这几天一直在谈家校沟通,本来今天打算换一个话题,但是一些老师认为学校刚刚开学,大多数班主任老师接触的是新的班级、新的学生、新的家长,认为我有必要接着深层次谈谈家校沟通的艺术,所以这几天接着谈谈家校沟通。我认为有效沟通要从用心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教育要获得成效,需要家校良好地配合。然而,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发现存在以下现象。
老师给家长打电话,请对方来学校谈一谈关于学生最近的表现问题,家长毫不客气地予以拒绝,甚至再打电话拒绝接听。
老师正在与一位家长沟通关于学生在校的表现问题,家长生气地说:“我孩子在家表现挺好的。在学校表现不好,是你们老师的事儿,和我们家长无关。”
一家长冷漠地对老师说:“我知道你们老师都是看人下菜碟。我家没权没势,孩子的问题你看着处理就行。
面对形形色色的家长,不少老师长叹一声:有些家长素质太差了,导致我们教育学生难,和家长沟通更难。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存在这样那样的情况呢?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
一位声名远播的老裁缝收了一个徒弟,徒弟聪明好学,一点便通。半年后徒弟以为已深得裁缝要领,便试探着问师傅:“我的手艺还有不足吗?”老裁缝盯着徒弟,意味深长地说:“还缺点功夫外的功夫。”
徒弟不懂。一天,一位客人拿了上好的丝绸请老裁缝做衣衫。老裁缝让徒弟来做,徒弟将做好的白衫挂在通风向阳的屋内,几天后,客人取衫时,发现白衫出现了黄色的斑痕,便大发雷霆,说弄脏了他的衣料。徒弟说是衣料低劣。双方争执不休,找老裁缝评理。
“谁也没有错。”老裁缝微笑着说
“这是什么话?”客人不满了。
这是风痕,丝质物受照射而失色。徒弟,你用5倍清水调稀双氧水,把衣服浸搓一次,过水两三次便可。”老裁缝说
徒弟一试,衣衫果然焕然一新。徒弟大悟:这就是功夫外的功夫啊。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家校沟通中,家长是否配合教师的工作,并不仅仅在于家长的素质,也并不仅仅取决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还取决于教师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沟通能力。
众所周知,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传递情感的桥梁。两颗心倘若想拉近距离,就要学会沟通。于是在有质量的沟通中,爱之流在心与心之间顺畅流动,情意在沟通中不断升华。那么,如何让我们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更有质量,真正达到传递情意、获得理解和帮助、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目的呢?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做一些功夫外的功夫。这其中包括沟通前的准备,巧妙地调整沟通方法,以及依据家长的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针对不同问题进行沟通等策略。
所以,作为班主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家校沟通能力,将自己心怀的美好愿望,将自己对学生的关爱传递给家长,从而获得对方的协助和反馈,让家校合力,为学生创设成长的良好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