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冉有,冉氏,名求,字子有,擅长政事,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冉有,是季氏的家臣,孔子所说季氏要去泰山游玩,知道季氏是想接游玩之名,行天子封禅泰山之礼。因此,孔子问冉有,你不能劝诫一下季孙吗?冉有回复,劝不了。孔子不由得发出感慨:哎,泰山还不如林放知礼吗?众所周知,泰山是山,不是人,不存在知不知礼一说。这里孔子借泰山讽季氏的不知礼。鲁国以礼闻名天下,诸侯身为周公旦之后,他们怎么会不知礼呢,而是明知故犯。
从史书上看,我们可以知道,从周幽王之后,天子的权威已大不如前。天子势弱,然后有五霸以力霸天下,而周天子只能当个吉祥物。孔子身处春秋后期,那时礼乐早已崩坏,即使是小小的鲁国权臣,也想效仿五霸,以称霸国内。可见季氏并非不知礼,而是明知故犯。
不知礼的又岂止季孙呢?当时天下但凡有点实力的诸侯,又有那个不想去泰山看一看,仿效天子封禅之举呢?泰山来者不拒,这不正是不知礼吗?
孔子的感慨也有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想法。他力行的仁,礼思想,在这以力为胜,纷争不断的时代,又有那个诸侯会真心去认可呢?
生于乱世兴礼乐,正是孔子一生漂泊的根本原因。也正是他让我等敬佩的所在:一种积极乐观的抗争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
古来圣贤皆寂寞,李白道尽了孔夫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