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关爱留守儿童、流动家庭,到幸福家庭计划。这不只是名字的变化,更是态度的变化。他们并不需要被分化出去,而需要我们接回来。尊重,同时以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的面对他们。支持他们幸福。分离不一定带来问题,陪伴不一定就在身边。
2、觉知自己内心的饥饿。我们的心灵的需求,就好像身体会感到饥饿一样,所以,随时从外在的表现,看到内在的需求。
3、爱心不给你助人的资格和能力。好的动机不等于好的行为,好的效果。
4、只做自己能做的。助人,从接受自己帮不了别人开始。接受自己可能会伤害别人,同时让自己成长。允许自己失败,才能允许自己成功。
5、爱你如是,而非我想。觉知、管理个人的需求。这需要谦卑臣服的态度。谦卑与能力共同成长,越有能力越谦卑。
6、有了自我才能有界限,界限是灵活的,因人而异,也根据时间、空间、事情而变化。有了界限,才能区分,我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7、人有自我价值,社会价值。满足自己的价值需求,是自己的权利与责任,自己做主,同时承担后果。我们面对的群体,自我价值较低,需要有更多的社会价值去肯定。
8、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过早的被引导与感觉分离,只活在理性思维的环境里。或者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感性部分被扭曲麻木,现在需要学会与感觉连接。生活的意义更多在于感受。
9、每个人,向外不能操控,向内可以选择。如果一个人没有自我,没有意识到可以选择。那就没可能改变。
10、出现沮丧无力感,有时还会同时愤怒自责,请对照,是否做了不该做的事;是否企图做力不能及的事;是否开始就错了身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