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上了二年级,王老师也可以开始写同题作文了。这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因为我们共同生活,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又息息相关,所有的事件都是对彼此更深的了解。
在探索如何去更好地写作的路途上,我们同是学习者。当然这次有一点不一样,这是我第一次试图去邀请我们的家长也同成为探索者,这一行为让我觉得这件事更加丰厚,让因孩子而凝聚的共同体,愿景也更加同一。
我的家
我还没有结婚之前,生活在南方的一个小镇里。在那里生活了十几年,直到去读高中。十几年里我没有搬过家,生活稳定,但是内心却很羡慕那些会搬家的同学,也羡慕那些住在附近乡下的同学。搬家好新鲜,能中午吃食堂也好新鲜。每到春天和夏天,同学们一起结伴回家,沿着大河边的田埂一路聊天到家,我也是羡慕到了不行。每次跟妈妈提起,我妈妈总是会说我:生在福中不知福。因为妈妈,我每日三餐固定,生活规律而真实。南方的家里有很大的院子,爱种花的外公外婆,留下了一院子的花给妈妈。她继承了这种爱好。所以童年我过家家从来不用去外面,院子里的草就足够“做饭”。春日里,花开的和煦到现在还留在我的心里。
我爸爸呢,只要是出差,就会带上我和妹妹其中一个,所以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去过长三角的重要城市。我最喜欢南京,去南京的时候已经三年级了。为了省钱,从灵谷寺走到中山陵,那一路美丽的树现在还略有印象,但是更加深刻的印象是爸爸的陪伴。仿佛从那个时候,突然可以理解爸爸妈妈对生活的努力。其实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他们都不太有能力关心我在想什么,但是却给我营造了非常美好的生活环境。
在没有离开这个家之前,我每天都想着能够离开家,不用别人管。但是当我去读书之后,又常常想要回家 。高三时候,全国遭遇非典,我有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也马上要高考了,我就在电话里哭。 我爸爸说,这也没有办法啊。家也不会跑走,考完了就回来了。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一直都在离它越来越远。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每一次离开,都是清晨,我妈妈都会在清晨的风口里目送我离开。
后来,我决定离开家乡,去很遥远的内蒙古。我想我爸爸妈妈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去一个他们只能在天气预报上看到的地方。但是神奇的是,他们并没有反对。他们不反对任何我坚持一定要做的事情,包括要嫁给谁。
所以我就嫁在了那么遥远的地方。这样我第一次成为另外一个家庭的一员。完完全全北方的家。周围都是漫漫的黄土地,春天来了,白杨树是唯一的绿意。但是夏天的时候有美丽的葵花和香甜的瓜果。我可以什么都不做,每天等着吃饭。想睡觉的时候就睡一会,想读书的时候就读一会。大家去田地里劳动的时候,我可以因为很好玩,就跟着去试试。不管是播种,收葵花,都是家人们劳动,我在边上跟着小侄子们玩。很多年来,没有人说过我一句不好,完全无条件地包容着这个南方来的儿媳。北方的冬天,一家人就在烧着炉子里的家里说话,如果饿了,可以揭开烧暖气的炉子,煮上一锅羊肉面,或者炖一锅猪骨头。我的婆婆爱干净,勤劳节俭,但对我们又非常大方和奢侈。后来他们为了我放弃一直以来居住的土地,把家里所有的羊都卖掉的那一天,我觉得她都要哭了,但是她也并没有。
就这样,我们有了一个新新的小宝宝,我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家庭里。他们很爱这个小宝宝,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小宝宝。
直到我再次迁徙。这一次,完完全全因为我的理想,我的坚持和我生命中的某种气息。我留下了南方家里的爸爸妈妈,也留下了北方家里的爸爸妈妈。他们都成了我们偶尔停留的地方。
和爱人一起来的这个新的地方,有海,有四季不同的水果,这是一个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的地方。既不同于我南方家的温润,美丽。也不同于我北方家的干燥,辽阔。
在刚刚来的很长时间里,萌萌都说,她要回到她的东胜的家。后来她说,我们可以回到东胜的家,但是过几天我们再回来青岛的家,再过几天我们再去阿公阿婆的家。她渐渐地接受了所有的迁徙。
有一次我和萌萌的爸爸因为取某个文件,临时回到鄂尔多斯。大雪的天气,我们回到了自己住了五六年的小家,没有萌萌,我们觉得非常地空旷,第二天又迅速坐火车回到了青岛。虽然是工作的需要,但是我们完全不觉得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地方算是家。
孩子的爸爸第一次离开故乡,他曾经生长的家也远远地留在身后了。男性和女性总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他不说,但是我也知道。成年人对家的概念,是担当和责任。所以他为我们做很多的事情,牺牲很多事情,但是他也不说。因为他觉得那是他的担当和责任。那么,去为他们和自己寻找幸福的可能,也是我的责任,虽然我做的一点都不好,但是我会继续努力。
这就是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