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这个问题很难启齿,毕竟成王败寇,如果现在这个标题改为我是怎样考上清华的或许并不那么令人反感,可是世界本就没有那么多童话,很多梦想存在过,尽管它没有实现,但有那么段时间,你确实为之而努力过。
初中的时候,班主任说过一句话:“where there is a will , there is a way”,那时候我一直深信,只要用尽全力,就没有事情是无法完成的。
记得高一刚开学,当年考上清华的学长在给我们做分享,我和我最好的朋友说:你看,三年后,我一定站在那个地方。
也许生活在小地方的我从小视野不是很宽广,高中以前,一直凭借着一些学习上的小聪明取得不错的成绩,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但是我知道好的成绩可以让老师和同学们另眼相看。
多考那么几十分,只不过是因为在同龄人上课都在走神的时候,你稍微多用了点心而已。其实真的没什么了不起的。
高一的暑假,我看了一些励志的视频和演讲,俗称心灵鸡汤。对于一个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完全成熟的中学生来说,这种激励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应该是不同的,就像所有人的年少一样,有着五彩斑斓的梦想。
考上清华这件事情对我来说,不能算是梦想,准确的说,它是一个目标,是一个可以完成和实现的事情。在我们的小县城来说,每年的高考状元基本上可以考上清华,也就是说,全校第一名是有很可能的。这对于高一每次统考在前五名的我来说,似乎并不是一个不能实现的目标。
我有一个日记本,在2012年8月22日的时候,我写下,我要我的人生从此不一样。
可是人生实际上并没有所谓的“一夜悟道”,所有的豁然开朗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思考和纠结。改变,从来也不是一朝一夕。
我有过三个月的很用功的生活。每天5:50早起写下自己的目标,去学校的操场晨跑,认真的上课、做题,中午我会呆在教室学习到12:20分,因为这个时候出校门不会挤,我可以一路跑回家。中午的时候写20分钟作业,看十分钟杂志,午睡十五分钟(当时的我沾枕头就会睡着),下午课间的时候完成当天的作业,晚上回家学习“五三”,至于碎片时间,我把它用来背英语单词。
我觉得高中三年最用功的时间恰恰是那三个月。如果我继续保持这那个状态的话,可能现在我会在清华园里敲着格子。
我一直以为考上清华,是我精彩人生的第一步,是一件必须要做并且相对来说最容易办到的事情。可是实际上,每一件事情都不是看上去那么容易,经常可以在不同的地方看到“马云失败了五次才创办阿里巴巴”等励志故事,然而越大的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就会有越大的阻碍和付出,成功,所付出的代价和汗水是难以想象的。
鸡汤里经常会有类似于“成功者都是孤独的”这样的金句,看起来只有八个字,可是要做到是真的不容易。
我以前一直是一个朋友不多的人,直到有一次五一放假,大家都约了自己的朋友出去玩,可是我只能一个人默默的回家,我突然感觉很难受,就像那种哭也哭不出的难受。孤独的滋味,对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来说,显得格外残酷。
之后我开始融入大家的圈子,去了解游戏,了解科比,了解鸣人,我开始有了很多朋友。我不是说考上清华的一定都是两耳不闻天下事的学霸,只是想说,在需要完成一个目标时,你总得放弃点什么,或者说你总会错过一些人,错过一些事。
高三的一年,一边打游戏一边抄作业的我内心是很煎熬的,很清楚的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但是确实没法静下心来学习,眼睁睁的看着目标一步又一步的远去,很难受但又无能为力。
以前我一直觉得世界上没有事情是人完成不了的,后来我知道很多事情并不是靠简单的一个念头就可以实现的,总有些事情,你没办法坚持,总有些时刻,你泪流满面,却不得不转身放弃。
很感谢从小对我自由放任的父母,即使在高三,依然能够理解一个18岁少年内心的浮躁与纠结。打游戏和学习从来都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只有一颗浮躁的心,才是学习的最大敌人。
高考最后一门英语还有15分钟交卷的时候,我看着窗外摆动的树叶,内心突然无比平静。
这世上本就没有什么事情是非做不可的,那些你以为必须完成的目标是想要追求人生价值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全部。
你来到世界上,有过一些想法,有过一些努力,获得过一些成绩,也品尝过一些失败,你的人生或平凡如水,或耀眼辉煌,待到落幕的时候,你可以说一句,这个世界,我来过并深深爱着他,就足够了。
没能实现从前的目标,其实没什么大不了,没能去到人才汇集的清华,有遗憾,但是没有后悔。
又或者,对于一个呆在被遗忘的985过着不务正业日子的颓废少年来说,懒惰、安于现状、不喜欢为未来打算的资质,确实也是没法考上清华园的。
很多人喜欢怀念自己为理想奋斗的那些日子,因为他们知道尽力了,无怨无悔。对于我来说,我不怎么怀念那些不怎么努力的日子,因为每天都是一样,有日出,有霞光,有孤鹜齐飞,有秋水长天,它们同样珍贵。
还好,在清华园看到的日出,和我在村里看到的太阳是一样。
最后,祝你早安午安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