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都是完美主义的深度受害者,今天我想谈谈我最近对对“完美”的新认识,也和完美主义有仪式感的说句再见。
完美主义是个幌子,因为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
比如从来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从最基本上谈,有些特点你只能拥有一个,圆形眼睛的可爱和细长形眼睛的娇媚天生你只能拥有一个,慢性子和急性子也只能二选一。再者,人身上的特点本就会有两面性,所谓的“完美”都是相对的,在排球场上,拥有高海拔的身高是最好不过的,但如果是体操运动员,这却足以成为职生涯的绊脚石。
比如没有一个事物是完美的,火箭在它刚造出来的那天也被称为世界奇迹,但它相对于今天的火箭完全没有可比性,而现在的火箭也只是相对于以前的有了技术进步,相对于未来它仍有无限的不完美。
我们生活的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一切黑白都是相对,没有完美的“白”,当然也没有绝对的“黑”。世界是灰色的,人是灰色的,所有事物都是灰色的。这世界上既然不存在完美,追求完美就只是个假命题。
关于这点,光听别人说可能还是不信服,要想将它真正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还需要自己去结合自己的生活举例子。这里有个方法供你参考,想想你身边的所谓的“完美的人”,认真找出五个属于他的“不完美”,当然也可以找一部你最喜欢的电影或书,或者其他什么都可以。你会发现,那些你奉以为“神”的事物其实都不完美。但是,他们照样足够吸引人。
其实完美主义者的困扰大部分并不是来源于对事情做完后不接近“完美”的失望,而是因为追求完美而根本不去行动。要么一直在等待那个所谓的“完美”的开始,要么因为开始时不完美就彻底摆烂。
关于这点,只需想通一个道理,这也是解决所有完美主义问题的根本性方法论:去做总比不做好。
一种解释是,想象你因为早上起太晚而导致没法完成今天的计划而想要摆烂时,把准备高考、考研或者做成一个任务想象成一个进度条,它就是你需要付出的所有努力的总和。你现在去做,即使做的很少,进度条也是被你推进了,即使进度条只是被推动了千分之一,它依然前进了,你依然是付出了努力,朝着你的目标又进了一步。如果不做,那进度条自然没有变化,所以即使做的再少,也比不做好。
另一种解释是看了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的墙》中所说的,我们把上面说的“去做”等量代换为“投入”,投入一定是值得的,因为投入成功,会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不成功的话,吃一堑长一智,会收获智慧,而两者都能收获乐趣。不投入只能浪费时间,并且情绪低落。所以,投入,何乐而不为?
总之,去做永远好过不做。
分享出来的是我思考后的感悟,如果能帮到你一点,我真的会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