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号挑战17天】听课所得

        从开学到现在听过宋校的课,何姐的课,姚姐的课,以及今天听的殷老师的课,在他们的课堂上我看到了一个成熟老师的课堂功底,当然也是我要不断学习提升的地方,是我努力的方向。

一、以文本为基础,联系生活实际,重视方法的落地。

        开学初期去听何姐姐的课,她正好上《大青树下的学校》,这一节课她没有把时间全部用在解读文本上,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大青树下的学校”除了环境美的特点,还有人美,事美的特点,同时也让同学们去发现自己学校的特点,鼓励学生说出校园里的环境美、人美、事美。在老师循序善诱的引导下,学生就明白了自己在写作时该如何下笔,清楚了写作的方向。在第二节课的时间还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学校的美,让一堂语文课不仅仅只停留在教室和课文上。这样的一堂课学生不仅阅读理解了课文,还同时学习了写作,这不就是“双减”政策下的提质增效吗?

二、学生本位,做好引路人。

        宋姐的课内容很丰富也很扎实,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始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在听她上“推荐一个好地方”的时候,先让学生去思考两篇主体课文写作上有什么异同点,然后根据学生的发现抛出关键词“特别”。引导学生从写过的文章中找出当时描写时的特别之处,或者想写的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这个特别的地方要是自己喜欢的地方,投入情感才更能用特别之处去吸引别人。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描述,怎样才能在作文中把自己喜欢的地方写出特点,写得让人读完能心驰神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并没有告诉学生要怎么写?该怎么写?全程都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这种把学生完全放在主体位置的课堂是我目前的水平做不到的,但我可以向往,也可以朝这样的方向努力。

三、于细节处彰显教育智慧。

        听姚姐和殷老师的课,好巧不巧都是上的语文园地。二年级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好像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点,姚姐在上这部分内容时,有两个细节让我记得很深刻,一个是带着学生认识书名号,还带着学生书空。另一个细节是用了一个小朋友自己购买的课外书来激励其他小朋友,告诉他们除了统一购买的两本课外读物,还可以自行购买其他书籍。这样一来,这个被夸奖的孩子就会更有动力,而其他孩子也有了学习的榜样,会不断鞭策自己多阅读。

        今天听殷老师的课有一个细节“照本宣科”,我个人觉得很有意思,殷老师带着全班学生总结了阅读课文时,联想的方法有哪些之后,问了一个问题:联想的好处是什么?许多同学都用自己的话回答了这个问题,有个孩子却是读了书里的原话。殷老师没有否定他,反而是笑了笑说:你很棒,学会了照本宣科。并让全班同学照本宣科的把那句话齐读了一遍。看到殷老师的做法,我在脑海里设想了一下,我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可能会让他重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多半是做不到殷老师这样,利用这个小细节教会学生一个成语“照本宣科”。

        听课,推开一扇教室门,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