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夏天多雨,天气常常有一种不大属于北方的闷热,虽不至于太热,却总不使人感到舒服。前几日,天空突然高远了许多,云朵灿白。一大早,阳光便炙热的倾洒下来,把校园照的清亮,路边柳树的影子层层叠叠,光影交错鲜明,虽说日火灼人,但却很给人一种爽朗的感觉,仿佛横卧在身上的重物被一扫而光,整个人都轻快振奋起来了。我和朋友说:终于有点儿夏天的感觉了,可未曾想到,这般天气还未过几天,天空似乎又稍稍垂落下一些,随着一两阵雨和夜里透着凉意的晚风,秋天就悄然而至,白居易诗中所说的“是夕凉飚起”正是此种情境。
因为疫情余波,今年春季开学是在3月初,这时候还是初春时节,北方的树木大都还是一番枯落的景象,不过气温较之冬日已经上升了许多,太阳洒落在身上,也可以明显的感觉得到暖意,在这之中,最喜人的也是最能代表春天到来的事情,莫过于丛生在校园角落里盛开了的迎春花了。黄的热烈明艳,像团团簇簇的蝶群栖落在灰白的石头之上。
我来学校是在三月五号,在寝室稍作休整,便去了实验楼的办公室中。走过主b楼东侧的砂石小路时,路旁的桃树还是干秃的样子,不过似乎要比冬日时候挺立一些,少了很多萧瑟凋零之感。
到学校后没过两日,便来了几天的好天气,虽说早晚还是寒意透骨,但正午时分,便很温暖,年轻的人们尽可脱去厚重的外套,享受一段轻快的时光。这时候,桃树仿佛从睡梦中被惊醒一般,一天一个模样,头一日还是枝头似雾如烟的红色花影,第二日便能看到指头般大的粉红骨朵,等你还未来得及好好注意,第三日,大朵的娇艳的花朵便就盛开了,然后紧接着便就簇簇拥拥,纷纷乱乱,繁盛至极。在赏花之余,也油然生出一种暮春忽至,韶华易逝的怅然情感。
写下这些话时,已经是立秋之后了,今春的桃树也已是绿叶茂盛,硕果缀满枝头,更不复当时桃红缤纷的样子。宋人有话:万物静观皆自得。于此我甚为认同,每每看到身边的林木随着时节的更替,生长变换,便很觉得生活的充实,仿佛能够看到时光流逝的痕迹。不过,这个时候,也会常常嗟叹自身能力提升的缓慢,年月易过,却不见得有何种收获,此种感觉恰如乌云盖头般使人沉闷。
这两年,学校里盖楼是常有的,我所在主b附近就正有楼房加盖,楼高稳稳增长,一日高似一日。每次工作进展不顺或是缓慢之时,在窗前望着日益拔高的楼层,除了自愧于时光,我常常也有这样一种假想:去做一个建筑工人也是蛮好,虽说累点儿,但是每日都可看到自己的辛苦付出能有实质性的进展和收获,倒也可很使人欣慰,不像自己目前所作,每天忙忙碌碌却丝毫不见所得。
笔走至此,好像是有很多沮丧的情绪了,应该及时止住才是。我们还是要去积极一些,向上一些,我总还是去相信努力付出之后,多多少少是会有收获的。而在收获到来之前,学会等待,这是一个很可行的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品质。看赫尔曼黑塞的《悉达多》一书,我感受最深,也最想习得的品格便是耐心等待了,共勉!
昨日便已是立秋了。在立秋之时,得以下绝句一首。一方面感慨时间易逝,很多时候物是人非,徒有无奈;一方面也持一个积极的想法:不管时节如何变迁,我们要去相信,总会有深爱的人在等待我们归来。
去日离家始盛春,
归期此至秋露痕。
灯烛帐影红妆旧,
秋水低眉忘语人。
虽然最是人间留不住,但也唯有真情最值得。
在唐诗之中,我最最喜欢的绝句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其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句实是写的精妙,让人称绝,不过其中的物是人非之感又总让人倍感可惜与无奈。于是我便总也有个想法,要去写一个暖心一点儿的故事,去写一个即使远游,佳人仍是红妆依旧,相思切切的故事。便有了上述这首小诗。
不管时节如何变迁,我们要去相信,总会有深爱的人在等待我们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