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那么大小朋友们知道端午的由来吗?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
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门上挂艾草代表招百福。
那么端午节应该怎样表达对彼此的祝福?应说:“端午节快乐”还是“安康”?
不能说“端午节快乐”。理由:
认为端午是一个祭祀节日,悲壮的日子,过此节,可以送"安康",但不能互道"快乐"。
可以说“端午节快乐” 或者“安康” 。
理由有三:
1.典籍中并无不能说“端午节快乐”的记载。
2.端午节快乐,是节日祝福语。祝"端午节快乐"才是传统,很多古人的诗词也描绘了端午节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古人也互道"端午节快乐"。在端午节互道"端午节快乐"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祝福"端午节安康"在古代是不存在的,只是近代才有的。
3.端午节是可以庆祝、快乐的节日,而真正起源于祭祀的节日同样也可以庆祝快乐 。中国很多传统的民俗大节,例如春节、中秋节、冬至等等,其习俗当中亦含有祭祀的成分。端午节设立初衷是一个欢乐的节日。
安康是前提,快乐是期盼,这两个词都可以用。
好了今天有关“端午”的小知识就学到这里。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它的古诗词二则吧!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全文赏析
作者这首绝句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译文
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可笑汩罗空自浩浩荡荡,竟不能洗去忠直之士的冤屈。
《端午即事》
文天祥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全文赏析
文天祥德祐二年出使元军被扣,在镇江逃脱后,不幸的是又一度被谣言所诬陷。为了表明心志,他愤然写下了这首《端午即事》。
在中端午节欢愉的背后暗含着作者的一丝无奈,但是即使在这种境况中,他在内心深处仍然满怀着“丹心照夙昔”的壮志。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像屈原一样为国难奔波却壮志不已的士大夫形象。
译文
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往日能够为国尽忠的人,现在已经白发苍苍。我想要从屈原那里得到希望,三湘相隔的比较远。
好了,今天古诗就学习到这里吧。大家记得吃粽子哦!
祝大家端午安康,端午节快乐!
三顾美学书苑即将开业,期待与您见面。
三顾书房,心有扶光------一起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