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纳撒尼尔·小福勒说:“强大的精神能量,会使一切困难为你让路。”
正向的心念带来正面的反馈,负面的心念带来负面的结果。
作家塔勒布说过:“很多人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就变得像玻璃球,一旦掉到地上,就会碎成一地。”
人这一辈子,就是一个不断爬坡过坎的过程。
一切全由心起,万物皆有引力。
你的心念积极了,生活也会随之向上,引领你攀升到更高的境界。
真正拖垮你的不是事
而是情绪死胡同
庄子的生活态度,如同他笔下的鲲鹏,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不为世俗的贫贱富贵所动。他教会我们,真正的自由来自于内心的超脱,而非外在的拥有。
柏拉图曾说过:“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庄子有一回去见魏王,他就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去,魏王问他“何以穷困至此?”庄子毫不脸红,坦然地说,他只是没钱。
为什么没钱呢?生活在无道之世,有道却不能行,这就是他贫穷的原因。这话一说,还顺带将魏王讽刺了,由此可见,庄子,是真洒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当我们读庄子的时候,会发现,庄子教导众人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而是教你消除问题。消除问题、走出问题、超越问题,不在问题之中,那又何必去想着怎么解决问题?
我们之所以觉得人生有那么多问题,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自找麻烦,自己去沾染问题。
在大多数人都将目光放在“有用”上面,拼命想让自己变得有用的时候,庄子却看见了无用之用,我不和你们争有用了,因为无用也很好,他甚至还看到了有用的害处,有用的树被砍了,有用的人累坏了……
因此,庄子发出天大的感慨: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敖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敖游者也。
无用之用:
庄子的反向思考
在庄子看来,那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往往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价值。他鼓励我们跳出功利的框架,发现生活中那些被忽视的美好。
过度的巧智和知识可能会带来烦恼和束缚。
他提倡的是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状态,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真正的宁静。
觉察力:
看见自己念头的能力
觉察是庄子哲学中的核心概念。通过觉察,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绪,从而实现自我的超越。
什么是觉察?就是你能看见自己念头的能力!
在这场人生的游戏中我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要学会抽离出来以上帝视角看问题。
你就是自己窗外的一双眼睛,看着自己的念头升起又落下。
你就是自己的观察者,照亮潜意识的海洋。
当你看见河,你已在河之外;当你看见山,你已在山之外;当你能看见自己的任何情绪,你已在情绪之外。
你就是自己的观察者这就是“觉”。
所以当你能看见了自己,你就在自己之外;当你在自己之外,你就能够看见天地众生。
不住心而行于心;不住世而行于世;不住法而行于法。
觉,一切觉照,一切照见即觉。
抽离与观察:
上帝视角看问题
从参与者的角色中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自己和世界。这种视角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请学生用第三人称去回忆一次争执或是一次失败的考试等难过的事情。以此来测量学生对不好的记忆作出何种反应。
调查者发现,用第三人称的方式去回忆不好的往事,会让人更容易接纳。
因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会把注意力放在事情本身,而不是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当我们陷入情绪死胡同时,不妨尝试与自己对话,尝试去直面自己的内心。
而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将自己置身事外,便能更加客观与冷静地分析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康庄大道。
作家刘同说过:“过不去的事要过去,放不下的要放下。翻过一页,才能书写另一页,这样才能让人生慢慢变成一本书。”
生命有限,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情绪内耗上,不如找到情绪通关的密码,与自己和解。
写在最后:
超越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解决问题,而在于超越自己。通过觉察和抽离,我们能够实现自我超越,达到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
The more I know about the world,
the more I know about you.
析万物之理
与万物同频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图片来自网络;仅供知识分享,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