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八,老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意思是过了腊八这天,离过年就不远了,家家户户就开始陆陆续续置办年货了。
小时候的我对过年总是翘首以盼,因为可以吃到好多平时吃不到的美味,也不用再穿姐姐淘汰下来的衣物,有时候过年的前一天,老妈还在用缝纫机为我赶制新衣服。
那时,我家还住在单位家属院内,有许多和我同龄的小朋友,有了新衣服就可以春节那天和小朋友们互相炫耀了。
春节前半个月是老爸老妈最忙碌的时候,总是趁下班抽空去街上采购,回来时买的大兜小包的干菜,零食,花生瓜子糖果什么的,这些都是留着过年那几天吃的,老爸老妈平时只拿出一点让我们兄妹解解馋。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年前蒸馍了,老妈单位有个大食堂,在年前几天提供给职工们做各种各样的面食。
那个食堂很大,有个七八层的大蒸笼,就是现在街上卖馍店铺用的那种大型蒸笼,大人们在那儿做各种样式的馍馍,有寿桃型,鱼型,还有大枣山,还在每个馍上点缀上一个个的大红枣。
我们好多小朋友就东跑西跑在旁边帮忙,说是帮忙,其实是帮倒忙,不是把面扔的乱七八糟,就是把大人刚做好的馍弄的变了型,大人们总是随手拽下点发面,打发我们在一旁揪着玩。
年前各家各户还都要炸撒子和丸子,鱼,鸡,和酥肉,其中炸撒子是最麻烦的,在院里支起一个地锅灶,有一个专门过年炸吃食的大锅,有一大盆用油盘好的一层层的细条条。
老妈和姥姥在案板上把细条条搓再细点,提溜在手上,大概七八层的样子,老爸用两根长筷子撑起来来回抻一下,再拧一下形成U形,就放在热油锅里炸至变成金黄色捞起控油。
炸吃食是有规矩的,小孩子不能乱说话,炸好后的各类吃食首先要敬一下灶王爷,嘴里还念念有词,大意是请灶神先享用美食等等,然后才让守在一旁早就馋的留口水的我大吃特吃。
其实最好吃的是烤红薯,炸完吃食后地锅灶膛下老爸老妈都放几块红薯,用灶灰盖住,用不了一个时辰,灶灰就把红薯烤的稀溜溜,刚出锅时最美味,虽然烫手的红薯不住的在左右手来回倒腾着,跳着脚,烫的嘴里哎呀着,就是不舍得放下。
腊月二十三的时候还有祭灶糖吃,传说是为了能让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说些好话,来年带点好运,上界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给灶王爷上供祭灶糖。
那时祭灶糖不像现在品种那么多,长条状,片状,圆状,外面还包裹层芝麻。那时是像拳头大的一块,吃时要用刀背把它砍成一块一块的,由于太粘牙,我总是只吃一点点。
过了祭灶,就是除夕了,是一年中最丰盛最热闹的一次,平时不舍得吃的这时统统不限制,爱吃多少吃多少,鱼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莱,还必须要留下一部分,象征着年年有余。
吃完饭,全家围在一起包饺子,要包两大锅盖,是为春节那天早上准备的。
年前所有的忙碌劳累转化为累累硕果,从大年初一开始,每天就是悠闲的唠壳,吃零食,走亲访友,是一年中最开心的一段时光,体重也是蹭蹭上升。
怀念儿时虽然物质匮乏但却无忧无虑开心快乐,那时真是吃嘛嘛香。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