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旁侍坐,北窗是琉璃窗,虽然实际上很严实但看起来像透风似的,所以满奋面有难色。武帝笑话他。满奋回答说:“臣好比是吴地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原文】
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小人书《吴牛喘月》封面
【典故】
吴牛喘月:吴牛,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人物】
满奋(?—304),字武秋,高平昌邑(今山东微山西北)人。清静平和,体量通雅,甚有才识。由吏部郎出为冀州刺史,后拜尚书令,持节奉玺绶于赵王司马伦,迁司隶校尉。永安元年(304),因不满上官巳残暴横行于洛阳,联合河南尹周馥谋划刺杀,事泄遇害。
晋武帝:司马炎(236—290),字世安,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司马昭之子。初以父勋,封北平亭侯。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迁中抚军, 进封新昌乡侯,拜为抚军大将军。咸熙二年(265),拜为相国,袭封晋王。逼迫魏元帝曹奂禅位,建立晋朝后,革新政治,振兴经济,厉行节俭,推行法治,整个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命杜预、王濬灭吴”,实现全国统一。此后,骄奢淫逸,怠惰政事,分封诸王,为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太熙元年(290)病逝,时年五十五岁,谥号武皇帝,庙号世祖,葬于峻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