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啊,现在大家都越来越爱学习了。孩子们自然不用说,街上的旺铺好多都是培训班。琴棋书画,舞蹈音乐,英语国学,主持演讲,文武双全。
大人们也不甘示弱,君不见知识付费越来越多。 学说话,学情商,学技能,学语言。。。说明大家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大。
《圆桌派》有一期讲知识点的,讨论人们为什么开始渴望知识。 且越是要付费,越是受欢迎。
主持人这么说:现在社会发展得太快了,要知道20年的一些职业今天已经没有了。今天的热门职业,也许10年之后也不再热门。对未来如此的不确定,怎么不令人焦虑呢?付费,至少让人觉得:我拥有了获得某种知识的优先权。
本来吧,我们所有人在学校里面已经被彻底的教育过了,这还不够吗?我觉得,不是不够,而是教育的应变速度,实在是追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啊。
不信,可以随意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有多少人做着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呢?除了像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现在专业和工作不对口的例子还是挺多的。
所以,不仅为了现有的工作,我们要学习;为了对将来未知的变化做好准备,我们也要做好知识储备。一方面有职位会消失,但同时另一方面也会出现人才缺口啊。比如,儿童培训行业的大缺口,逼得好多“老师”培训几个月就上岗。社会迫不及待的需要什么人才,大家就得快马加鞭的赶上来。
所以,学什么有用,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可谁也不能预测未来吧,所以,能多掌握点知识是最保险的做法。
这个在现在的孩子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啦。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是金科玉律。学习不怕迟,但是能早又何必晚。
所以现在,轻轻松松的就能见到孩子们,弹着古筝,说着英语,跳着芭蕾舞,参加各种活动,击剑,围棋,演讲。。。将来的社会,人人都有特长,大家都知识丰富。
只是,知识如何“变现”呢?
我觉得吧,变现的关键在于,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别人有用。高深一点说,要有内核。
我看过一个帖子,说得实在太有道理: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花了钱和时间,能得到真正的效果。那么,不如懂得一个道理,执中精一。尤其以后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样样通,样样松的人还是一无用处,一定要专一门,精一门。你能帮别人什么,帮到什么程度,帮的人有多少,用现在的话说叫流量大,就决定了自己的价值。你要精通哪一行?才能对别人,或对这个社会有用,哪怕仅仅是汉字写得好。
很多小孩上培训班的原因,要么是成绩的提高,要么就是培养爱好和特长。
这个就用我最崇拜的一位老先生的话来收尾吧。
关于孩子的教育,做选择题的话,1.聪明,成绩好,听话。2.专一,坚持力,韧性。
选哪个?大部分家长在意的都是1,可是社会各行各业成功人士往往都是具备2的特征。
所以呀,希望大家无论学习什么,都做到专注清净,远离焦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