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以上的人对天赋的理解基本都是错的,那到底什么是天赋呢?
误区一:认为天赋是能力。实际上,天赋只是潜力
看过最强大脑或者挑战不可能的人都被选手们的奇特能力震惊的不要不要的,特别是水哥,真的是一战闻名!这完全是天生的吗?不完全是,了解过的人都知道,所有的选手能达到现在这样一鸣惊人的程度都是靠后天的训练来不断强化的。但是,如果让我们也进行训练,也可以达到他们那样的程度吗?很大可能不会。
所以,所谓天赋,指的是某种天生的特性,让一个人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比一般人更加快速成长。其所代表的只是一种潜力,是否能够转化为能力,则是需要后天刻意练习的。
误区二:天赋不行,努力来补。实际上,努力也是一种天赋
天赋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加快速的成长,而这种快速的成长需要两个因素:一是能力方面的天赋,二是意愿方面的天赋,这也是常被我们忽略的。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做技术的人一般来说都不太善于表达。当然会有二般的存在。做市场的人性格一般外向,善于言辞。如果非要让一个做市场的人整天呆在办公室,对着一部电脑,做着一些枯燥无味的事情,我想他可能会崩溃!所以,意愿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天赋。
误区三:天赋离我们很远,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天赋
从意愿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喜好,价值观,人生观,当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天赋。
从能力天赋来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这里所说的是一种相对的概念。
我很喜欢的一个乐队“五月天”,主场阿信在演唱会唱“倔强”的时候说了这么一段话,说他小时候从来没考过第一名,从来没有过,报合唱团的时候也被刷掉,好像没什么事情是能做好的,直到有一天他发现有一件事他可以做好,那就是玩音乐,因为有怪兽,玛莎,石头,冠佑,还有歌迷。如果阿信不唱歌,我不愿意去想。
现实生活是大部分人都在挥霍自己的天赋。
挥霍方式一:用错地方
天赋用在不同的领域效果是不一样的。一个对数据敏感的人,他可以从事统计,咨询,会计等领域,但这三个领域都不会让他的天赋表现的很明显,有一些工作需要的是综合能力。但去做大数据分析就不一样了。
所以综合来看,要考虑两个维度:这个领域内是否需要这种天赋?这种天赋是否会导致较大的差异化。
挥霍方式二:缺乏正确的方法
上个星期有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咱国足终于赢了一回。看到大家都说“国足都赢了,你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纯粹玩笑。不过话说回来,中国十几亿人,竟然找不到几个擅长踢足球的人?是不是我们国人的天赋都在打乒乓球了呢?恰好,我也是个乒乓球爱好者啊!从乒乓球的历史发展来看,并不是。乒乓球虽然被称为“国球”,但起源地并不是在中国,过去打的也并没有现在这么好。我始终记得,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乒乓球是大获全胜啊。从此之后,只要有中国人的战场,那都是死伤一片。归根结底,还是训练方法的问题。国足是输入教练,而乒乓球则是输出教练,这就是差别。
挥霍方式三:缺乏热情的滋养,开发动力不足
在最强大脑的舞台上很多选手都说了这么一句话:训练是非常辛苦的。即使如水哥那般。他们的训练方式不是把一件事情重复做,直到熟练为止,而是不断地挑战更高难度的内容,心里上面临的压力是巨大的。应该没有人天生就喜欢背负压力。所以在压力面前还要保持热情,是很难的一件事。
挥霍方式四:被世俗需求扭曲
当我们以新人的身份进入一家公司,可能很多人都会有意或无意的去模仿自己的直属领导或者同事,特别是在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说话方式等。这是快速融入一个新团体的方法之一。但其实每个人的都是独特的。天赋不一样,自我定位也不一样。
看《请停止无效努力》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