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迪伦,单亲家庭中长大的15岁女孩。性格内向,平时与母亲缺少沟通,或者说“无法”沟通,因为言语的结果都变为争吵,于是对未曾谋面的父亲一直充满了好奇与期待,故事从看望父亲的路上开始……
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使迪伦成为唯一的罹难者,而她却对此浑然不知,在走出山洞看到崔斯坦时,以为他和她一样同为幸存者。当崔斯坦带着她出发走进荒原后,景象的变化,使她越来越发现自己不对劲,才确定了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
作者从少男少女的角度缓缓地展现出人性的温情,作为摆渡人的崔斯坦看到的纯真、可爱迪伦,逐渐被她的情绪所带动、所感染,渐渐和之前的自己有些不一样;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所见所做所感,娓娓道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终极向往。
在荒原里的每次生死逃亡,都是心路成长的过程,都充满了温情,坚韧和希望,迪伦从一个胆小、怕事,需要保护的小女孩儿,在一次次挣脱恶魔,穿过荒原的过程中,因为发自内心的爱使他对崔斯坦的命运关怀,超过了对自己的关切。在到达所谓的“幸福终点”后,迪伦明白她所要的幸福不是等待,等待若干年后与亲人、朋友的重聚。她要的是与命运抗争,去寻找崔斯坦,摆脱他的宿命。即使对于能否打开“那扇大门”只是个“传言”,她也要试一试。即使与崔斯坦一起在荒原中飘荡,甚至不惜魂飞魄散。
崔斯坦,一个对自己的终点和宿命都一无所知的荒原上的摆渡人,保护、引领过无数的灵魂穿越荒原。在恶魔穷凶急攻时,偶然也会有引导失败的时候,于此与灵魂本身有关,但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因为本能的要保护自己,而使引导的灵魂被攻击拖走。但在面对迪伦时,这一切都和原来不一样了,他宁可失去自己,也要保护迪伦的安全。这是内心爱的产生与迸发,使一个饱经沧桑,经历丰富的摆渡人,开始充满了感情;开始成为有血有肉的“人”。
爱让迪伦充满了勇气,再次穿越了“那扇门”,踏上荒原路。前途如何?不知道!被恶魔吞噬怎么办?不知道!能否找到崔斯坦?不知道!
但不尝试,又怎么知道呢?
正如伊莱扎说的那样“不是这个地方,不让他们走,而是这些灵魂自己束缚了自己”。我们在很多时候最大的敌人何尝不是自己,当我们的内心和一切妥协时,也就失去了向前的决心与机会。
没有迪伦的崔斯坦,是拥有太多禁锢,毫无意义的摆渡人,对于未来和未知的世界从不敢想象,不敢尝试,他在荒原上摆渡的灵魂迪伦,也正是他的摆渡人。
迪伦的爱牵引着他们回到事故现场,回到故事的原点,迪伦从事故中苏醒过来,而崔斯坦却也在不远的地方微笑着。
她说:原来你在这儿
他说:我在这里
“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有人为我们指引了方向,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与抗争。
这世间是否真的有灵魂的存在,我们不得而知,但景象由心生,既向之美好,也努力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