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世界上的事物无一例外都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维持自身不分崩离析,软件也需要不断更新来维持它自己的『生命』,一个有活力的科技产品将一直处在『形成』的过程,因此用户也需要保持包容和学习的心态拥抱新的更新和变化。不同于没有问题可以烦恼的乌托邦,我们的归宿将是进托邦(Protobia),在进托邦里面,对于现有状态的不满足促使任何事物都在变化和『形成』,在即将到来的将来,它们将超越自身成为他物,而最酷的东西尚未发明出来。
知化:廉价的并行计算、大数据、更好的算法将人工智能带入了黄金时期。就像曾经的电气革命一样,曾经被电气化的事物也将进入智能革命。在可以预计的将来,智能化的机器将充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一种稀松平常。跟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想象不同,这场智能革命带来的不是一个类人的机器,而是一系列处理专门问题的心智,这些心智的思考方式可能与人类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这些异类心智也因此可以帮助我们重新思考人类自身的定位,目的和意义,甚至重新定义人类。于此同时,很多现有的工作比如汽车驾驶员将会被智能化的机器取代,但这势必也会催生出更多的产业和工作机会,人类的智慧将进一步地得到解放和fa'zhan。
-
流动:计算时代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鉴自工业时代的隐喻,基本单位是文件,任务以批处理的形式完成;第二阶段引入了网络组织原则,基本单位是页面,任务可以日清日毕;现在我们进入第三个阶段,基本单位是”流“(flows)与“信息流”(streams),任务可以随时反馈和更新。在“流”的世界里,信息可以在网络的超导体中自由流通无限复制,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根据需要从云端获取所需。而许多被比特化的商品也因为可以这种无限复制的属性变得廉价而随处可得,其经济地位迅速反转。比如传统的音乐产业的规则就被音乐的信息化彻底颠覆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宣告音乐产业的死亡,在这种复制品免费的时代,仍然可以通过销售无法复制的东西来获得巨大的利润,这些无法复制的东西往往拥有一些如下“比免费更好”的原生性特征:
- 即时性:比如第一时间看到最新的电影
- 个性化:个性定制你需要的内容
- 解释性:比如为免费软件提供有偿的技术支持
- 可靠性:比如签名唱片、正版软件
- 获取权:比如付费获取云存储空间
- 实体化:比如实体音乐演出、演讲现场、与作者交谈
- 可赞助:
- 可寻性:帮助你更快地获取所需
在完全流动的世界里,创作和改变将随时随地,没有固定的知识,没有不变的版本,柔会克刚,知识将支配原子,这一切都将在免费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
屏读:书籍是固定的系统的专注的,而屏幕是流动的碎片的分散的,从书籍之民到屏幕之民,人们的阅读内容极大扩展,却有可能逐渐丧失由旧有阅读习惯构筑的线性理性。屏幕也在改变书籍,屏读时代书会变成一个动词,变成由思考写作研究编辑改变分享社交知化组合营销屏读等动作的持续流动,阅读变得更加社交化,书籍会脱离自身的孤立状态组成由链接构成的网络,成为一本巨大的元书籍,读者添加的自由的标签会让书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广的范围分发出去,取代旧有的分类系统。这将导致四件事情的发生:
- 处在流行边缘的作品将会找到受众
- 增进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 培育出对人类知识范围和界限有更清晰的视野的新形式权威
- 全面完整收录的图书馆将会成为文化生活的平台
屏幕的无所不在也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它吸引我们的目光和身体,鼓励我们快速行动将不同的理念结合起来,培养实时性的思维,用激发行动取代劝阻行动,揭示出事物的内在本质,屏幕也会观察我们,成为我们的镜子,映照出真实的自我,它注定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
- 重混:未来的信息表达在形式上将更加多元化,文本、音乐、视频等元素将会更充分地融合在一起。现在比较流行的视频混剪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当我们能够越来越便利地从网络上获取素材,新媒体作品的创作也将变得越来越灵活和自由,重混的发展将依赖于这些多媒体素材的可检索性和可重放性,当某部电影中的一顶帽子都通过一种目录检索到,当某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完完全全被追溯的时候,生活中一切形式的事物可能都将成为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已有的作品也必然将会经过重组生成别的事物。在这种情景之下,数字媒介所显示的特征是非竞争性的,更类似于可以共享的观点而非特属于某人的不动产,这种重混的创作将对互联网环境下的版权提出挑战,或者说现有的法律制度已经远远落后于这个重混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