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爽
理性天蝎
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
点燃你自律的心
9月中旬,高中同学夫妻邀约我们夫妻,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广东美食之旅。
顺德刷新了我对美食的印象。不仅让前两天在广州吃的荣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和米其林一星的餐厅黯然几分,更让之后两天在深圳吃的食物味如嚼蜡。
那天吃的叉烧,是我目前为止吃过最层次分明的叉烧。
整盘菜摆盘精美,每块肉肥瘦相间,夹了一块放到鼻前,肉香阵阵。
仔细观看,尽管肥瘦相间,但每一块肥肉肥的程度不一样,每一块瘦肉瘦的质地也有区别。
送入口中,唇齿之间接触到肉的不同质地,口感从层次分明到交融合一,肥的地方完全不腻,瘦的地方完全不柴。
那天喝的猪肝粥,是我目前为止喝过最娇艳欲滴的猪肝粥。
里面的青菜,感觉上一秒还在田地里茁壮成长,下一秒就客串这碗粥里的翠绿;
里面的猪肝,感觉10分钟前还长在猪身上,10分钟之后它就来担任这碗粥的主角。
那天吃的粥底火锅,是我目前为止吃过最温柔美好的火锅。
牛奶般纯洁的毋米粥作为火锅汤底,粥底让所有食材变得柔和,把食材本身的原味激发出来,并且放大、提亮、加粗。
服务员负责下锅和出锅的顺序,她熟知每种食材的最佳出锅时机,分别舀到每个人的碗里,食客没有资格打捞食物,在服务员眼里,我们只是不懂火候的灵长类动物。
那天吃的喝的XXX,是我目前为止吃过喝过最棒的XXX,这个句式我可以来一打,像是菠萝包/牛杂/葛根水/陈村粉……
每进一家店,我都提醒自己,后面还有美食等我翻牌,不要吃撑,慢慢品尝,点到即止,这道美食再好吃,也要给下道美食留有胃的空间。
做到每种美食雨露均沾,不要过度宠幸某一道菜,每一口都好好闻味、好好观察、好好品味、好好咀嚼、好好回味。
学了那么久的“正念饮食”,那天我好像有点开窍了。
我看过《学会吃饭》,书里介绍了一套完整的正念饮食练习方法。
首先:正念呼吸
做三四个腹式呼吸,让呼吸慢下来,细心感受呼吸,放松肩膀和肚子。一旦走神,用呼吸把注意力带回,察觉当下的每个感受、想法、情绪和经验。
其次:迷你静坐
把注意力放在你想注意的事物上。只是察觉,无需批判。选择有效响应,而不是自动反应。
最后:正念进食
准备四颗葡萄干,通过迷你静坐,让自己变得平静专注。
留意葡萄干的大小、质地,如同从未见过或吃过它一样。
将葡萄干放进嘴里,先不咀嚼,用舌头碰触,留意感觉。
开始慢慢咀嚼,充分体验每一口葡萄干的味道及其变化。
继续咀嚼,直到从它那儿萃取出全部的愉悦感,再吞下。
用同样的方法吃第二颗和第三颗葡萄干,体察不同之处。
在吃第四颗葡萄干之前,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想继续吃。
结束进食后,进行两到三个深呼吸,把觉知带回到身体。
我边看书边练习,把葡萄干换成巧克力,虽然吃得很费事,很费时,很有仪式感,很多条条框框,却吃出了巧克力的美妙滋味。
说实话,我平时进食时,很难照做这套练习。
这次从顺德回来后,我觉得有三个方面,是我能做到的。
什么时候开始吃——反思盲目进食
很多人吃东西,不是肚子饿,只是嘴巴很寂寞。
《学会吃饭》里说我们大部分的进食都是盲目的,很多饮食习惯都像自动化一样。
经过同事的办公室卡位,顺手拿走一块小饼干;
有人坐在身边吃虾条,顺便抓起几片塞到嘴里;
看电影时,手持续把桶里的爆米花搬运到嘴里。
我们每天会平均做两百至三百个与食物相关的决定。
康奈尔大学的布莱恩·汪辛克说:我们只对一小部分有意识。盲目饮食的诱发因子包含餐盘大小、情绪想法、社交压力等。
有时候我们聊着天,发着呆,看着电影,没有意识自己吃了多少,没有意识自己吃了什么,没有意识自己吃的味道。虽然吃很多,但是享受很少。
要改变盲目进食的习惯,我亲测过的最佳办法就是记录饮食。让自己更有觉知、更有意识地吃东西。
之前有读者发私信给我,她说压力大、心情烦,就会暴饮暴食,而且要吃快餐垃圾食品才过瘾,吃后又觉得内疚惭愧。
我压力大、心情烦时,要么自己好好做一顿,要么出去好好吃一顿。没有灵魂的快餐食品,对我来说没有治愈感。
在家做饭,需要去菜场购买新鲜食材,回到家放着音乐,戴上围裙,认真地切皮、配菜、炒菜,做饭过程让情绪稳定,而且自己做的饭菜更加可口。
出去吃饭,选择平时不太舍得的餐厅,吃顿精致的美食,当我想到我吃下的每一口,在后台有人大动干戈、精致摆盘,我就觉得自己被认真对待。
前段时间,有朋友离婚,我们预定了海景高空的餐厅,朋友穿着小礼服款款走来,看到视野辽阔的漂亮海景,郁闷的心情也缓解很多。
当你想暴饮暴食,这不是饮食问题,而是心理问题,所以把吃顿美食作为改善心情的第一步,吃完美食后,再想办法解决深层次的情绪或心理问题。
平时,尽量在感到饿时,选择爱吃又养生的食物。
吃的过程怎么样——试着慢下来品
现代人工作节奏快,把吃饭节奏也带快了,我吃饭快的毛病,多番纠正,收效甚微。
上半年我跟团去日本,在东京街头,有团员迟到,我们在车上等人。
那时我看到一个年轻男子,从便利店买了一个饭团,在门口的樱花树下吃。
很小一个饭团,他吃得很慢,每次只咬下一小口,每一口会嚼上挺久,脸上的表情似乎很享受饭团。
他吃了十来分钟才吃完,把包装袋扔在便利店门口的垃圾桶里才离开。
这一幕对我触动挺大,这个小饭团给我的话,也就一两分钟的事,但这小伙不紧不慢,细细品尝了十分钟。
《暴食江湖》一文中,作者焦桐很文艺地把早上这顿,称为“一天中最初的期待”,听起来如情窦初开般美好,字里行间,他甚至不能苟同将早“餐”说成早“点”,生怕吃简单了。
如果因为赶早而“吃得粗鄙”,这一天都会“觉得面目可憎”,如果想到翌日清晨即可吃到美味,则“心中就绽放着桔梗花”。
现在我吃饭前,经常会想到那个樱花树下慢慢吃饭团的男子,经常会想到焦桐心中绽放着桔梗花的美好心情。
提醒自己放慢吃饭的速度,闻一闻,看一看,品一品,去感觉每一口食物所带来的味觉变化和心境变化。
什么时候停止吃——懂得适可而止
吃东西这种活动,开启键按得容易,结束键按得困难。
尤其来到北方后,每次外出吃饺子必吃撑,因为盘子很大,食量通常按当地壮丁的饭量设计,一旦吃完,已然吃撑。
虽然书上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虽然父母教“能吃是福,多吃东西多长身体”。
但现在的局面是,很多人过量饮食。美食诱惑太大,让我们大吃特吃,吃到失控。
所以试着丢弃吃完盘中餐的执念,光盘行动值得提倡,提前点小份菜,吃不完打包,不要硬在桌前落地光盘行动。
我们吃东西,刚开始那几口超级美味,越吃味道越淡,吃多了硬塞还觉得恶心。
《学会吃饭》里说,在我们饥饿时,食物会显得特别好吃,这是因为当我们需要热量时,味蕾变得比较敏锐,强烈地将这些讯息传送到大脑。当我们继续进食,味蕾很快就会疲乏。
学会在自己不需要或不想吃的时候,将食物留在餐盘里,在满足的时候停止进食。
其实放慢速度吃东西,就自然而然地吃得少了,比靠意志力叫停进食更有效。
《你的身体,是一切美好的开始》一书中,卡梅隆·迪亚兹说:当你饥饿时,吃天然食物,当你饱了后,就别再吃了。
你的吃法,就是你的活法。
吃东西前,反思盲目进食;
吃东西时,试着慢下来品;
吃东西后,懂得适可而止。
学点“正念饮食”的方法,哪怕仅仅是皮毛,也能让自己受益匪浅。
人生不过76000多顿饭,每顿饭都值得被用心对待。
- END -
作者介绍:梁爽,新书《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正在当当热卖,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已出版《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发光发亮》,理性天蝎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点燃你自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