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个视频,视频大概内容是妻子对丈夫的控诉,妻子待业在家,丈夫买了一个新的键盘,因为此事妻子找丈夫理论。双方都觉得很委屈,妻子控诉的原因是:旧的键盘用了不到一个月,还很新,没必要买新的。丈夫觉得委屈的是:什么是有必要?自己喜欢,就想要一个新的,为什么不能买,又不是负担不起,也不是以后不能挣钱。
这样的分歧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很多人看了也都深有同感,也纷纷开始站队,觉得没必要买的愤愤指责丈夫,觉得有必要的也深感同情,觉得丈夫委屈。从表面上来看是消费观念的不一致导致的分歧,但我觉得不仅仅是消费观念的差异。
消费观念的形成很大程度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这点我深有感悟。就好比,从小我的家庭条件就不好,就算父母不说,我也知道我需要拮据一点,生活才能长久的维持下去,就算没有生存危机也依然懂得延迟满足的生存法则。反之,如果一个家境很好,衣食无忧,从来不需要为金钱而烦恼的人,那他的消费观念里肯定没有危机感,他对于他想要的东西肯定是及时满足。
延迟满足型的人天生自带危机感,天生未雨绸缪。情景带入,我对妻子的控诉完全感同身受。对于从小生活条件不好的人来说,待业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待业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危机,任何超出意料之外的支出都是一个不安因素。没必要不等于不买,可以缓缓。但丈夫的潜台词是:我喜欢,我想要就是必要的,甚至对于什么是必要的,他自己都给不出答案,那我可以理解为这更多的是情绪满足。但现实生活是,情绪满足之后依然要面对生活琐碎和一地鸡毛,如果生活面对的是危机,是需要拮据,那是否可以缓缓。
但越长大,我越反对延时满足生活方式,当然这个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生活不能比现在更差了,那就及时行乐吧,因为再差也不会更差了。如果再努力一点其实生活还可以更好,那可以延迟满足一下,可能会有更大的幸福。
有没有必要,很难有一个标准,但想要和需要是两个很明确的概念。如果这个东西是需要的那它可以等同于必要,如果这个东西只是想要的,那它就不能等同于必要,因为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欲望也没办法一一被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