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真的经历了不少,其中,评选“教学十佳”落选,风雨无阻的按时学习却也10%Fall以失败告终,办公室也几乎不去了,就连Dream house也因为纠纷懒得化解而空置,手机里也多了很多催款的信息,过年也连续两年没有回广西……在广州的结业考试失利后,我进入了完全偏执的学习状态。几乎不做任何的社交活动,而且开始不停地在生活中大面积的减法,甚至把私交甚好的不少友人直接拉黑,感觉非要把自己逼到社死的境地。现在的我疲于交谈,懒得再向新人复述我的命途,还要花时间敷衍磨合,做着你来我迎你走我送的来往,强调着无来不往的过程,也许已经到了没那么多精力情深意切的年纪。
逼自己的成果是什么呢?有突飞猛进的自我成长?并没有!譬如学习这件事,学了那么多年真的不知是该如何去继续参悟,唯一能想到的就是本身那种在学习上挥之不去的钝感力。这是一种与生俱来、极力也难摆脱的力,我认为的钝感力的劲儿道基于记忆能力:疫情期间着实是翻阅了不少杂书,圆桌派也听了不少,都做了笔记。突然一日小伙伴问我爱读什么书,喜欢的一本也想不起来。聊《时间简史》也只记得书柜里有它……除了课堂上的“独角戏”完全无法从某种“我该学习读书”偏执的状态抽离出来。每天都在学习赶不上每天忘了昨天学了什么的速度……
这两天开始反思我到底要证明什么?这些年,非要找各种理由和自己较劲。
痛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才是真所谓钝感力,修为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