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学校老师叫孩子们参加一次活动,好多孩子都不愿参加。一听说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好多孩子扭头就住,不愿多说。为啥,又渴又累不说,服装道具都得自己准备,结果呢?事情结束之后,啥也没捞着。“有那闲工夫,还不如在教室多做几道题呢?”很多孩子这样说。不是说为孩子们多创造锻炼机会吗?怎么机会来了,孩子们反倒不珍惜了呢?
其实能够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的孩子,本身的整体素质是毫无疑问的。相信孩子们初次参加这类型活动时,其心情也是异常激动的。但是现在为什么对这些活动避之唯恐不及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实问题还是出在学校本身。
其一,学校承担的各项活动实在太多了。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近几年来学校承担的互动越来越多了。更种各样的节日就不说了。校运会、县运会各种纪念日,还有各个说的上来的,说不上名字的部门都会将上级文件一股脑地发给学校。问题是你还不能说什么,因为哪一项都很重要,那一项都得认真完成。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各项无限的活动中去,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呀?
其次,人才的选拔后继无人。我们班有几个好苗子,的确也是做小主持人的料,这几个孩子对待学习也特别认真。说真心话,这样的孩子无论在哪个班都会讨老师喜欢的。只要有事,老师就叫他们去,而她们每次任务完成都很棒。问题是,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别人在教室里奋笔疾书时,他们却被老师调走,为即将参加得活动做准备。时间少的试一两节课,而时间多的时候,会占用一整天,又是别的孩子都放学了,他们还被老师留在学校继续练习。糊弄一件事简单,但做好一件事却并不容易。当我问老师,为什么每次都叫他们的时候。负责老师的回答叫人感到无语。他们几个能力最高,换做其他人不行呀!况且人才培养是需要时间的。现在哪里来的及呢?您说的都有理,的确现在培养来不及,可为什么不在平时物色,并为他们创造机会进行锻炼呢?前人栽树,后人才有机会乘凉嘛。
第三,饼画的太多了,却无法兑现,以至于孩子对参加集体活动没了兴趣。没参加前,为孩子们描绘一幅幅美好的蓝图,激励孩子们积极参加,但活动一结束,所有的诺言就成了虚无。一次两次还行,次数多了,组织者的诺言就会对孩子们产生免疫。对于我们的组织者来说,他们消耗了太多的孩子们的激情。与其空口许诺那些做不到的事,不如承诺一些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让每个参加活动的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们劳动付出的肯定。哪怕一根棒棒糖,一瓶饮料呢,东西不在贵贱,真心就好。
总而言之,所有参加活动的孩子都应该得到尊重,在一次次活动中他们的确也得到了锻炼,但同时他们的出现,也的确为我们学校增光添彩,所以,每一个成年人,请这珍视孩子们这份纯真吧,千万不要让这份纯洁沾染上成人世界的污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