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到底是什么?如何用心理方式从容应对复杂生活?这是心理爱好者的必然问题。
心理来自生活,可以概括认为生活就是心理,因此相对幸福从容的生活就要有恰到好处的心理认知,才可以恰当应对复杂。
用大道至简认知应对杂乱无章现实,
这是较高境界,也是心理方式能够达到的。
这种自信的前提在于:
一是,那些从容应对生活的人,并不比我们一般人遭遇困难更少,现实生活对谁都一样。
二是,那些从容应对生活的人,并不比我们一般人智商水平更高,能否提升取决我自己。
这个方法一定不是道理,因为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可惜对于我们心理从容毫无用处,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必须坚决放弃它。
既然道理是给你一个方法,道理是常规思维,是急切找答案,是立即去行动,那么我们就要反其道而行之,思考心理方式。
这个心理方式也即是心理本质,心理本质就是世界观,心理方式就是方法论,这里心理本质和心理方法就是一体为二,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一回事儿。
具体来说,我想可以从以下5点来理解心理:
1、慢一点。
心理不求快,心理忌讳急于求成。慢半拍是心理成熟标志。
最近网络热点事件莫过于苟晶自爆高考被冒名顶替事件,在占据弱势制高点位置上,我们普通人自然倾向她,这是毫无疑问的,就如同之前刚刚被证实的陈春秀被顶替上大学事件。
随着官方调查结论出来,与陈春秀实实在在被冒名顶替且偷走青春不同,苟晶自我爆料显得虚伪至极。
简单说,苟晶自己虚构了学霸被欺诈顶替的悲剧故事,引发社会一致性共鸣和声讨,毕竟高考是国人最认可神圣公平的。
严厉惩罚冒名者造假者,我们立场坚定支持,可是对于玩弄大众于股掌毫无悔意的苟晶,也是令人不齿的。当然,这是个人看法,我知道也有很多赞同者,这就是心理思维差异的结果。
无论如何,这个事件的过程与结论,告诉我们心理特点就是要慢一点,才会不被带节奏,才会突破视听言语障碍。
2、稳一点。
情绪稳定是心理成熟特点,因为定能生慧。
风平浪静时候,我们都能夸夸其谈,这没有难度。只有身处困境,遇到事情时候,才会看出一个人的心理特点。
比如看到网络以及现实职称评定故事。
相对于管理职务,技术职称是大多数技术人员容易获得的,包括老师、医生、工程师、会计师等等,但也是充满了竞争与不确定性。
毕竟,僧多粥少,游戏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网友爆料自己是小学教师,从业20年了,早就获得中级职称证书,可是没有岗位,只能从低级开始晋升。最近12级晋升11级,只有3个名额,第一天学校竞聘会议上自己获得其中一个名额,谁知道第二天学校改变方案,自己名列第4,无缘晋升,郁郁寡欢已经15天。
这个操作没有底线,自然需要声讨。
问题是,假如我们参与其中,在方案不明确时候,各种传言出来,对照自己条件分析,如果明显不利于自己,就要稳定一下,考虑如何处理才好。
比较明智的是,按照程序向上反映,针对不公平之处寻求信息,如果确定没有不公平,那就任由大家说法而去,保持稳定心理,焦虑无益。
如果确定不公平,那就提前坚决反映,至于结果如何,“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公平是道理,心理上只有具体事件。
3、止一点。
停止的意思,心理方式有别于道理,就要懂得止步。
止住的意思不是停滞不前,不是放弃不走,而是搞明白面对的问题或者目标到底是什么。
走的太快,忘记初衷,就要止步。
这就是求异思维。
例子就是童话寓言咕咚的故事,兔子吓得逃命,最后发现危险不过是熟透木瓜调入水中声音。
换位思考,就要先停下,如同《大学》那段名言,“知止而后有定,,,,”。
4、少说一点。
与人争论、吵架、发怒,这不要紧,要紧的是知道这时候自己失控了。
失控的是情绪管理能力。
觉察到这一点就是心理方式。
继续觉察就是,既然自己或者对方处于不正常心理状态,那么咱就主动示弱,主动少说一点,“强者才示弱”“以弱控制强”。
留意平时生活,爱争论,好生气,得理不饶人,试图分别出来标准答案,都是在道理层面打转转。
识别心理不正常不健康,才会做到少说点不说话,否则无可救药。
5、理性一点。
上面几点归纳下,就是亚里士多德给人下的定义,“人是理性的动物”。
理性多一点,是心理特点。
具体说,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生活就是困难重重,生活就是受罪的,生活就是苦中求乐的,承认这一点就好。
还有,生活里的我们,都是普通人,平凡人,孩子也是如此,别自恋过度。
人性本质趋利避害,别天真以为无私利他。不危害社会和他人,追求个人利益或者私利,就是好人,自己也是如此,可怕的是自己明明如此而偏偏认为道德高尚。
好好默念王阳明的心学“四句教”,会让自己理性点。
总结,道理上我们追求做事“快准狠”,心理上我们反其道行之,就要“慢稳止”,批判性思考就是寡言少语,冷静观察,理性思考。
心理成熟的人,就是做主动示弱的“弱者”,目标则是“以弱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