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因为生活的环境无界限感,总觉得在 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上被侵犯,很委屈却不知道怎么办,只能一直这样长大。
18岁,因为习惯了无界限感,在做大决定的时候还是依赖家人,无法自己做决定,
在家人说:“不管你了!你自己爱怎样怎样吧!”的时候,我甚至会觉得愧疚和痛苦,是我做错了么,是不是我不该不听老人言,我好怕我会后悔。
20岁,我知道自己与别人差太多所以努力学习和读书,慢慢的,我发现,曾经让我痛苦却无助的那些事情还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应对方式。
现在,那种明知道不对但却没有其他方法的无助感无力感慢慢减弱,自己的生活慢慢有了掌控感,安全感,而在进步、在学习,就是我最大的安全感和价值感!
这是我心灵变化经历,在为来访者做咨询以及平时的聊天中,我也发现很多伙伴也或多或少经历过、经历着因为身边的人们无视界限感而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或困扰。
令我感到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个词:让我从处理关系的痛苦中走出来,这个词就是:
不越界
聊到这个话题不得不先明确一个点,防止我们进入误区:
在我们改变自己心智模型的路上无法越过的一个词就是“原生家庭”,近几年批判原生家庭的声音更是越来越多。
前几年我也会处于评判状态中,越想越生气,这种情绪还会传递给家人。
而经过了近5年的探索,我内心的感受是:我们不断评判原生家庭,得到更多的可能是日渐增长的怨恨和无力,而我们可以控制的是我们以后如何对待家人和孩子,以及我们如何帮助家人走出误区过上更舒心的生活。传递这种温暖和接纳的能量,和家人们一起变的越来越好。
以下例子引自安心老师的书《在远远的背后带领》
情景一:夹菜
不久前,我的好友跟我提及她到闺密家吃饭的“惨痛”遭遇。闺密的妈妈坚持给她夹菜,一只鸡腿占据了她的半个碗,偏巧她又不喜欢吃鸡腿,结果一整顿饭,她都在扒那一半没被鸡腿盖住的饭。
大家可能会跟我提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不告诉阿姨你不喜欢吃鸡腿啊?答案肯定也是大家所熟悉的,阿姨会说,鸡腿好啊,你太瘦了,要多吃点儿,并且坚持把鸡腿放到你的碗里。你坚持,对方会比你更坚持。
情景四:拉帮结派
这种无界限表达方式,其实很普遍。很多人在发表看法,或提需求时,会说“我们大家觉得”“我们所有人都这么看”。似乎不拉上大家,不足以有理有据;似乎不站进队伍,不足以抗衡心头的无力感。
其实很多时候,“们”并不存在,只有“我”而已。
情景五:催婚
父母好像永远都比你知道你该什么时候结婚,该跟谁结婚,甚至比你更知道你该什么时候生孩子,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情景六:劝说
有一天,我与朋友谈起另一个朋友为婚姻而苦恼,有想离婚的念头。结果我的朋友还没听完,就开始激动地说,离什么婚啊,孩子都这么大了,得过且过吧。没完没了地说了一大堆,听得我直冒冷汗。
人到中年,谁没事想离婚呢,有此想法,想必当中有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苦楚。很多人不明就里,甚至不想明就里,只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读到这里,大家一定明白了什么是越界。
那在各种关系中,你就没有因为被越界而感到痛苦呢?
那我们有没有在越界呢?或者说,有没有正在因为越界而使一段关系逐渐恶化?
面对以上情况,我们该如何做?
1.在他人遭遇困扰时,关怀而不干涉,分享而不教导,不妨碍他人发展面对问题的能力。这个他人包括:你的孩子、另一半、朋友、父母等。
2.当他人侵犯了你的界限时,该为你的困扰、需求甚至情绪负责的人是你自己,你是那个要主动去沟通的人。
最好的回应方式不是去评判,而是坦陈和开放自己,去负责任地沟通。
这种沟通不是去指责对方应该如何,而是坦陈对方的行为带给你的困扰是什么,坦陈你的感受,这才是一个灵魂成熟的人该有的方式。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