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熊猫学院】的毕业总结来信,在广州阳光灿烂的生日前夕,记录下来送自己的感恩礼物。
当时,出于对这种学习模式的好奇,广邀周边朋友共同参加,最终因开课通知书的自我承诺书与长长的书单,无两人相伴入学。
2016年03月01日在线开学,承诺在未来10个月内完成37本不同领域的书籍,对于我而言,绝对是重量级的挑战,姑且莫论是否感兴趣的书籍内容,但,我在跌撞中坚持下来了。
从学院来看,经历软件迭代、规则变更、社群变化;
从自身来看,经历O2O项目的放弃、自我目标迷失、回顾1/3人生;
这些书能带来的改变难以形容,却无法忽略它所带来的思考作用:
3月份,4本书,推荐《自控力》《如何高效学习》,已购;
软件最不稳定的阶段,模式也在探索中,加之自己天生射手座的不稳定性,好几次准备放弃时,班长、组长每晚三更半夜的提醒式问候,不忍地拒绝他人,草草完成阅读,并无多少吸收;
4月份,4本书,推荐《学会提问》,已购;
5月份,4本书,推荐《影响力》,之前已购,从他人视觉重阅也是一种味道;
学院所请的拆书党,限于各种原因,会出现一些不知觉将自己观点融入书中作者观念来表述,让我有种莫名的想放弃,想想承诺,咬牙坚持了。
6月份,4本书,推荐《思考的技术》《系统之美》,已购;
7月份,4本书,本月书籍深奥难懂,自身工作也在经历磨难,基本没认真看过;
8月份,3本书,本月经历选择与放弃,学院的警告信也是这个月发出;
9月份,4本书,推荐《理解公共政策》《一课经济学》,思考的一个月;
这4个月,反复经历的改变、选择、放弃与坚持,无论是在读书,工作,还是学习,直到收到两周的《留校观看通知书》,朋友一句:你连这都坚持不了吗?
顿悟般,明白自己禁锢在围城中的主因。
重新调整了学习与思考的方法,每天早上8:00坐在早餐店,一碗黑米粥、一杯豆浆、一只番薯包、20分钟的静心阅读。
10月份,3本书,推荐《城市意象》;
11月份,4本书,推荐《精益创业》《富爸爸穷爸爸》,均为之前已购之书,从他人视觉又找到角度思考;
12月份,3本书,推荐《看电影的艺术》《迷人的材料》《断舍离》
书海,有不同的选择,即使并非你所喜欢的、所期待的、尝试看看他人的推荐,领略跨界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营养。
象《城市意象》《看电影的艺术》《迷人的材料》这类书,如非熊猫学院,应不会是我的书单之一,阅读后,却深深喜欢上作者、拆书者的文字,这就是我的收获之一,用他人的视觉来改变自己固化的思维模式。
熊猫学院的不完善,正如它开始时所说的,我们属于测试、探索,纵然10个月后的今天,大家已见惯不少其它的在线学习、在线阅读模式,至少作为种子用户的我们,深度参与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的迭代,双方共赢。
想对后续的二十多万“院弟”“院妹”说什么,准确点是对未来的我说吧:
1 包容与开放的心态,不管那书爱与不爱,先试试阅读、试试思考;
2 固定你的阅读时间,寻找与自己独处的学习思考时间,避免各种寻找借口的理由而放弃;
3 工具只是工具,模式只是模式,关键还是你自己。
我,不单止没被T出校,还坚持完成了10个月的阅读课程,37本书,829分钟,161天有效阅读,形成了自己的阅读思考的习惯,这点得感谢熊猫学院。
2016年12月4日,我“毕业”啦。
40岁之前完成20项不可能的事情,再完成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