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百家号南嘉疏影,同名头条号同步转载,图片均来自于“图虫创意”。
公元1084年,对苏轼来说,绝对是不平凡的一年。
1079年,因乌台诗案受牵连,千古才人苏东坡,被贬黄州(现在的湖北黄冈市黄州区一带)。1084年的三月,他接到一纸诏书,皇帝老儿想调他去汝州。
他便赶赴汝州。
如今要是从黄冈到汝州,500多公里,开车走高速只需要6个小时,嗖的一下就到岗。
但是在近一千年以前,这可不是一段短距离。一路奔波,舟车劳顿。
这一年,我们的吃货男神,尚且是被贬身份,已经48岁了,但是仕途路上,始终不顺利,所以,相较于舟车劳顿带来的疲惫,心灵上的落寞和失望,更是一重打击。
恰在北上途中,突闻幼子病亡!这简直就是晴天一霹雳!
想想在黄州,侍妾王朝云左右相随,并且为自己生下了小儿子苏遁。这让东坡先生多少有些慰藉。孩子刚刚满三天,他就为可爱的娃娃,写下来著名的《洗儿诗》。
洗儿诗(宋代: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天下哪个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苏轼也不例外,他虽然明面上希望苏遁“愚且鲁”,但这其实是害怕,怕他也像自己,聪明一生,却困顿一生。
无灾无难到公卿,他到底还是希望儿子做官的,但是“无灾无难”是前提。
谁承想,孩子才一两岁,就离他而去!
吾年四十九,羁旅失幼子。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未期观所好,蹁跹逐书史。摇头却梨栗,似识非分耻。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忽然遭夺去,恶业我累尔。
衣薪那免俗,变灭须臾耳。归来怀抱空,老泪如泻水。
一首诗,写尽了那满怀的心痛!
路,还在脚下。
无论如何,人活着,就得要往前走。可是,对这时候的苏轼来说,真是太难了。
他是怎么走出来的?
我不太清楚,具体每个日夜里,他是否也曾暗暗抹泪。但是每次读他的这首《浣溪沙》,我都很受感动。
必须要提的是,这一首词,正是写于不平凡的1084年,他北赴汝州途中。
浣溪沙(宋代苏轼)
元丰七年(1084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里的地名,很值得研究。
泗州,在现在的安徽泗县一带,南山,就在这附近。
洛涧,是淮河的一个支流,水质很清,具体在哪里流入淮河呢?在如今的淮南市。
苏轼在写下这首词的时候,身处下图的泗县一带,望着浑浊浩荡的淮河水,脑子里却想到了清澈的支流洛涧水。
看下面这张现代地图,就一清二楚。
这首词,上片描景,下片叙事讲理,层次分明,意境宏阔。
细雨斜风的早晨,天微微冷,早春时节,雾蒙蒙如烟,柳姿婀娜,在岸边妩媚起舞,好像也在期待着晴天。清澈的洛涧水,涓涓流入淮河,汇成我眼前的浩荡。
和友人在山间走着走着,就到了中午了。摇摇酒杯,酒沫子像雪花,又像乳汁,白白浮起在面上,就着春盘,尝着蓼草和高笋的鲜味。
没有大鱼大肉,没有山珍海味,但是这清淡香甜的野草山笋,也是自有味道的。
我似洛涧一股清流,虽然汇入了浑浊的大江淮河(象征京城官场),但是我本质不改,清冽依然。你看,我如今依然能,吃得出山野味道里的清宁。
好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一年,苏轼最终还是没有去成汝州。
也许是他痛失幼子,又感慨自己渐渐老弱,想要多一点的,去流连于这些人世清欢中,想多陪陪家人朋友,尝尝最平常的山里野味。
一封信写给了皇帝,表达了自己想回常州故居待着。
了解了这一年的不平凡,再来品这一首《浣溪沙》,你是不是,也能看到,深受佛家和道家思想影响的苏轼,在每一次人生逆旅中,是如何凭借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原地爬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