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的这个感悟,是近两年越来越清晰的认知。
同学圈:我曾经有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同学,毕业后就基本失去联系。
曾经有热心同学,起头联络在同城工作的同学们,每年聚会两次。起初我参加,久后就叫两三次只参加一次,谁让我时间不是太宽裕呢?如今,那位主导聚会的热心同学搬家了,我们这个同城友谊会果然停了近一年,再无消息,以后应该还是如此吧。
现在的老总问我:“你们XXX学校(研究生在读学校)有个新能源微信群,里面据说有很多内部消息。”我有点羞愧:“我不知道啊!”事实是,我跟他们彻底断了联系,也就是近两年有几句只言片语的对话。
细捋一下,如今依旧在联络的同学数量:小学零个,初中一个(女生),高中四五个(男女一半),大学七八个(全女生),研究生近乎零。
工作圈:我曾经在大小各类公司类型的工作中,结识了众多的男女老少,但维持至今的,只有第一份工作的寥寥几人。尤其是三十岁后遇到的同事,基本都是工作在一起,私下根本不联系。我直接跟上司说:“我不混圈子的。”他了然于胸的点头:“知道,你专注于家庭。”
我与这个圈子里的人都是实在有事时才联络,没事时处于静默状态。我不麻烦别人,也希望别人不要麻烦我。有同事结婚、生子或者其它的人生大事,我是概不参加;自己的各类人生大事,也从不通知麻烦他们。
唯一保持紧密联系的,只是毕业时的第一份工作认识的那一拨老友。要感谢当初那家公司给予我们这群刚毕业的学生整整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和训练,让我们结下了深厚友谊。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仍互相信任,无比熟悉。这群人里有我最好的闺蜜,也有我最好的异性好友,对我来说,这是一拨关系纯粹且美好的老友。可惜他们跟我都不在同一个城市,相聚的次数屈指可数。
亲友圈:我定居在远离家乡一千多公里外的城市,两年才回一次老家过春节,间或十一假期也会回老家度假。在老家期间,会抽时间探望自己幼时亲密的大姨小姨舅舅及叔伯们。但这些以往的远亲旧友,平时处于失联状态,可以算是都丢了。
经常沟通的,也只剩下自己爸妈和哥哥。这两年,每周给父母的电话视频都缩短到一周一次而已。或许是生活压力大,或许是我比较淡漠。我很少麻烦别人,事事都求自己解决;也有点厌恶别人过紧的要我办事出力。
兴趣爱好圈:很遗憾,我基本没有这类的圈子。比如,我爱好跑步,但完全是一个人的独跑;比如,我爱看文章,也完全是一个人的事情。这两种爱好,我也没觉得有沟通交流的需要。其他的群体性爱好,比如羽毛球,现在还没时间参与。家有两个娃都要自己带,工作时间又长,我总想着有那时间,不如陪孩子。
细数下来,作为一个近四十岁的中年妇女,我的时间分派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圈子少的近似于无。
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孤家寡人。
可男人就不一样,我先生作为一个四十岁的中年男人,一部分得益于身处本省同学老友众多,一部分得益于业余时间的踢球爱好,还有一个大家庭支撑(家有七个兄弟姐妹),他的圈子比我宽广深厚不知多少倍。
前几年,他曾醉心于同学聚会。每周要参加各类同学聚会至少一次,一参加都得半夜三更才回家。次数多了,我吼他:“见天参加同学聚会,怎么不干脆跟着同学过呢?同学聚会一年聚一次就够了,你看看我,一年都不会聚一次,怎么就你事多?你这是寻法子吃喝玩乐逃避家务带娃吧?”
这两年,各类同学聚会终于消停了,只是每周必有一次校友踢球聚会。
他圈子广,疫情期间的口罩,全是他的各类朋友亲友送,我这边,只有公司发放的工作口罩。如今我工作生活上的事需要找人找资源,都是找他问消息托关系,我共享了他的圈子。
多少中年女性,除工作外,把时间和精力都给了孩子。
工作是生存的唯一倚靠,而孩子必须要有人照顾。大多数人并无经济能力去请合格保姆、工人去照顾家庭孩子,也少有幸运得父母的全力帮助。在需要兼顾两头的情况下,我们只能在业余时间选择醉心家庭,最后成为了社交圈子里的孤家寡人。细思起来,会感觉孤独甚至有点惶恐。
可这也算是我们自选的,谁让我们那么爱孩子呢?如今这种类似孤家寡人的状态,可以说是:求仁得仁,又何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