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儿五岁生日时,邀请了几位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庆祝,那一天,家里异常热闹,孩子们欢呼雀跃,可把老人吵得够呛,虽然脸上堆笑,但明显得有些不自然,这一切,我还是能看出来的。
当七个小朋友吃着蛋糕时,我准备去给他们倒水喝,却没找着一次性杯子,索性就把箱子里的旺仔牛奶拿出来准备分给孩子们喝,突然,婆婆在背后戳了一下我,不明觉厉扭过头问她怎么了,看老人家对我眨眼睛,立即明白了:她觉得小朋友太多了,舍不得让他们喝旺仔牛奶,要留给两个孙女喝呢。
我随手将旺仔牛奶放在了餐桌上,扭过头忍不住笑了起来,心里想着,老人家的小气病又犯了,我特别理解,所以我没有明说,于是,我把婆婆叫进了厨房里小声问她,如果孩子们要喝水,在没有杯子的情况下,怎么办?“没事,小孩想不起来要喝水的,如果渴了,她们看到旺仔要喝的时候再给,不用提前给。”婆婆的回答让我越发觉得想笑,甚至觉得她就是个老小孩,还在为吃喝斗智斗勇。
还有一次,我刚下班进家门,婆婆就拽着我的手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今天在家包饺子,正好又来了客人,觉得包饺子太费功夫,干脆把饺子搁冰箱里冻起来留给我晚上吃,让客人吃卤面,我听了之后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哭,让客人吃面条,从我内心来讲,的确不能接受,但我知道她都是为了我们好。
以我父母从小对我的接人待物教育观念上来讲,来到家里就是客人,必定要好好招待,大鱼大肉好烟好洒统统摆上桌,若是出门在外更要抢着买单,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习惯了热情大方,很显然与婆婆的观念是相悖的。更加让婆婆难以接受的是:我大方,老公也大方,生的两个孩子更大方,她常常无比担忧地说“你们这一家人都这样大手大脚的,以后日子怎么过呀?”
大女儿四岁多的时候,和婆婆一起在老家生活着,有一天下午,她带着小区里的小朋友到家里玩,搬着凳子把冰箱里的香蕉和牛奶都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在我眼里,这里极好的表现,可婆婆当时就把女儿叫进房间告诉她,这个季节的香蕉特别贵还特别少,是她爷爷跑了好几条街好不容易才买到的,与小朋友没享没错,可以分享苹果和桃子,没想到女儿居然激动地说“奶奶,她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你不能这么小气的!”然后转身就跑客厅玩去了,把奶奶凉在旁边干着急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当婆婆向我讲起这件事的时候,我哈哈大笑问她香蕉到底花了多少“巨款”,她伸出两个手指比划着告诉我“二十多块呢,可贵了!”
对于出生在经济和物质都较为匮乏的五十年代的婆婆,她有这样的举动和想法,我不难理解,尽管与我的观念形成两个极端,我仍然选择引导和尊重,但没想过有多大的改变,因为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和婆婆是同一代人,身上有着时代的印记和思维,你不可能抹掉的。
如果每天揪着这些小事不放,无疑等于自寻烦恼,又如何集中精力干更多更重要的事情?
住同一栋楼的邻居也是婆婆的老乡,经常来串门,老人之间的话题除了孙女就是媳妇,这的确难以避免。
阿姨每次来我家里,一定会向婆婆诉落媳妇的不是,比如说她把孩子教育得只跟姥姥亲,不跟奶奶亲,让阿姨有些生气,要么就是嫌弃媳妇挣钱不多,婆婆从不顺着阿姨的意思往下继续贬低媳妇,而是夸她媳妇懂得节俭会过日子,工作不累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不一会,阿姨脸上明显阴转晴了,认为的确是那么回事,媳妇好像也没有那么坏。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最微妙的,双方之间都习惯拿着放大镜看对方的缺点,从不审视自己在日常相处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欠缺的地方,所以容易导致矛盾升级。
站在婆婆的立场上,她完全可以享受晚年的清福。有退休工资,吃喝不愁,游遍全世界当个十足的甩手掌柜也应该,她没有义务替我带了一个孩子,再带另一个孩子,可是她知道我们所处的阶段非常需要亲人的支持,才能腾出精力和时间去打拼,所以心甘情愿地在身边帮我们照顾两个孩子,并负责吃喝拉撒等一切事务。
冲这一点,我可以忽略她所有与我相悖的观点和行为习惯,谁没有一点毛病?
朝夕相处久了会渐渐学着睁只眼闭只眼,千万不要试图去改变对方,尤其是原本的地方习俗就存在差异化的。
老人家活到五六十岁了,按常理来算,这辈子基本上过了三分之二,也就意味着思维模式已经定型,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怎么可能听媳妇一句牢骚就做出改变?越想纠正越适得其反,所以改变不如尊重,也不要拿着鸡毛蒜皮的小事三天两头在老公耳边告状,这样不但会给对方增加烦恼,影响家庭关系,若是遇到一个情商低的老公,会使矛盾越发激化,更不要逢人就说婆婆的不是,因为你不敢保证将来生个儿子,你是否会成为一个好婆婆;作为婆婆,也不要指望媳妇出得厅堂入得厨房,挣钱又多,干家务也是一把好手,除非你祖坟冒青烟,这个时代,很多姑娘都是独生女,在父母身边也是当了二十多年的掌上明珠,备受呵护,凭什么在你家当头做马?你能给她幸福的生活吗?
婆媳之间,要想天下太平,活着不闹心,除了相互理解之外,别拿放大镜看对方,日子自然过得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