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7.15星期一晴 原载《孔雀文化》
孔雀东南飞落在何方?怀宁小吏巷长诗之乡。
7月3日早晨,跨上铁骑还不到老岭头时,天上洒下稀稀拉拉的洗脸水,伸手一抹沁凉感觉传透全身。勒停坐骑穿上雨衣。到了余井皖河大桥,雨水竟模糊了头盔玻片。幸好顶雨前进的决心战胜了打道回府的一丝闪念。
潜阳左转,依路边“孔雀东南飞”指示牌刚到“皖公”镇守处,乾坤朗朗,云开日现。这里一桥连着两县。我于十字路口叫作平坦的地方吃上早点,同时微信李智海老师住所。李老师也起得早,及时回复在老二中后门。
这是一处学校早年的职工住房,砖砌成的过道外护栏,把三亩蓝天碧水紧扣在脚下,护栏上几盆花草透出怀抱大自然静谧。李老师坐在电脑前正忙着,一碗夹满菜的稀饭搁在一边,进门右边满架藏书,与电脑桌对应的房子中轴线上,又是一方长桌,桌上也堆满了古往今来的人类精神食粮。
我激动地问候几句,老人叫我坐下。他早就备了两本书赠予我。一本《王新淼先生残诗.追光晚吟合集》一本《追光晚唱》。
无意间我又翻看两个不同版本的《孔雀东南飞》连环画册,先生说是网购的。先生自豪地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颁发的“孔雀东南飞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捧给我,我目睹这金光闪闪的无数人羡慕的最高荣誉证书,我的脸上也荡漾出来自李老师心中的那份幸福。
李老师说起文学创作。他说收集素材就要准备一个本子一支笔,随时随地记下所见所悟的生活点滴。不记笔记就不看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等切身体会。
他又说起退休后学过书画;花费大量精力学中医针炙,背汤头歌诀。临花甲之际,摒弃多而杂的学习爱好,集中主要精力从事文学创作。《追光晚唱》400千字是先生的第三本著作。
据先生讲,他生于小吏巷李家嘴。祖父起就对长诗怀有深厚的感情,这一点可在老师三本著作里得到印证。先生仍完好保存1956年语文课本,课本里“孔雀东南飞”故事发生地就是他的家乡,六十多年来,不管是在哪里,见到相关孔雀东南飞书报,都要想法子买到手。先生最大的嗜好是买书。以藏万卷书为荣,以品读万卷书为乐!虽年逾八十,仍精神饱满,孜孜不倦,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之楷模!
先生又接起非遗趣话。他说这证书是去年8月颁发的,还有补贴。这也是他从前不敢想像的。正如他说的,青年时看书、抄书、藏书,但从没想过要写书。几十年来痴迷于长诗故事挖掘,从也没想过从中捞到好处和荣誉。他说这非遗一级一级往上申报,政府相关人员花了大力气,他只是拚尽全力为非遗脚踏实地默默地耕耘。
书桌前一方端砚,两支小楷毛笔,一圆柱状1斤头的徽墨,我掂在手上,老师又介绍这墨特色。老师倒些清水于砚中,拿起1斤头的徽墨研磨起来,果然应了老师的话,越磨越香,我接过这圆柱状墨又研磨一会儿,墨香愈加浓烈。我说这墨可能是正宗的松烟灰制作的,他肯定地点点头。他指着架上一包装,说是5斤头的墨。我惊呆了,这可算是无价的墨宝;我也震撼了,李智海老师几十年来,尽全力研磨长诗《孔雀东南飞》文化,使得长诗文化韾香远播,使得长诗非遗终结硕果。
我双眼所及之处皆是书,李老师还说大部分仍在石牌。我嗅着满室浓烈的墨香,我钦佩博学的李老师;我嗅着满室浓烈的墨香,我醉了。
晚上,我梦见睡在墨香盈室的李老师书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