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文摘:亚裔学霸看“天花板”

摘自网络

朱是一个聪明、勤奋、文凭无可挑剔的abc。他对于凭借自身能力赢得世界尊重这一点充满信心,但他怀疑自己永远无法感受到那种在威廉姆斯的白人同学身上看到的自在。那种自在,他说———“我觉得离我还有好几代远。”

在史岱文森,他完全处于一个亚裔的圈子, 和谁交朋友是由乘哪条地铁线决定的。但当他到了威廉姆斯之后,朱慢慢地意识到一些奇怪的现象:在新英格兰走动的白人总是面带微笑。“呆在这样一个地方,每个人都变得很友善。”

他决心要开始多微笑。“这是我必须通过积极练习的一项技能。”

他说,“就像你在商业中进行一笔交易时,把钱交给对方———然后你微笑。”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他的父亲,一位IT经理的遭遇让他很在意。“他是办公室里最优秀的程序员,”他说,“但可能因为他的英语说得不太好?所以升职的时候就永远没他的份。”

“我猜,我想成为在某方面特别擅长的人,那样我在社交方面的缺陷将不再重要。”他告诉我。

生气时也可以微笑


亚裔=苦力?

上个世纪90年代,当詹姆斯•洪还是伯克利一名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时,他到IBM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面试。一位年长的亚裔研究员看了看洪的简历,问了一些程式化的问题。然后,他一言不发地站起来,走去关上办公室的门。

“听着,”他告诉洪,“我会很坦白地跟你说。我们这一代来到这个国家,是因为我们想给你们这群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我们用尽全力,离开家国,来读研究生,那时连英语都还说不溜。如果你得到了这份工作,你将会和我们这一辈遭遇同样的‘天花板’。他们只当我是一个亚裔的博士,而永远不是做管理的料。

孩子,你将会得到一份工作,但是你不要接它。你们这一代必须比我们走得更远,否则我们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这是亚裔美国人生活中苦涩暗流的一部分:众多名牌大学的亚裔学生发现,他们所熟悉的精英即领导的制度在毕业后便陡然终结。

118层的玻璃

如果每个美国常春藤盟校毕业班学生中亚裔占15%至20%,如果常春藤盟校是美国社会领导人的孵化器,那么推论说亚裔将在公司领导层中占据相应的比例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然而,统计数据反映了完全不同的事实。根据最近一项调查,亚裔在美国人口中占大约5%,但在企业管理层中仅占0.3%,在董事会中还占不到1%,在大学校长中占约2%。在财富500强企业中,仅有9名亚裔CEO。

在一些亚裔集聚的特殊产业,情况也一样。

Yellowworld的网站评论区中出现过这样感慨: “如果你是东亚裔,你需要上一所顶尖的大学来才能获得一份高薪工作。但即使你获得了一份高薪工作,那个全家都是普通州立大学毕业的白人可能不知不觉就爬到了你上面,仅仅因为他是白人。”

“天花板”一部分阴暗叵测的本质在于它看起来并不是由公然的种族歧视引起的。这种数据上的不平衡更有可能是由无意识的偏见导致。比如,没有人会肯定地说个子高的男人天生就是更好的领导。

在香港大白湾,看白人生活好自如

要成为领导,需要:1.主动,2.思考一个组织可以采取怎样不同的工作方式,3.搭建人脉关系、自我推销和自信的主张……4……5……6……7……8……9…………

如果断言任何亚裔都不擅长创造性思维或不愿承担风险,显然是种族主义的观点。

但如果说:在教育上注重死记硬背和填鸭式灌输的群体,不大可能造就很多倾向于挑战当权者、或打破传统行事方式的人。那,这只是对一种文化现象的观察。

Sach Takayasu曾是IBM纽约市场营销部升迁最快的成员之一。但是大约7年前,她觉得自己的晋升慢了下来。“我超额完成任务,工作很长时间,但这样的努力就算再多也无助于我向上走。”她说。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她参加了由一个名叫“亚太裔领袖才能教育”的机构举办的研讨会。

Takayasu在2006年参加了为期一周的课程培训。最初的练习中有一项是由小组教员请大家列表展示他们所认同的亚裔价值观。

学生们的回应包括:光宗耀祖,孝敬父母,克己慎行。

接着教员让同学们列出心目中的领袖要具备的品质,然后提示他们注意到:两个表格鲜有交集。

从小就看漂洋过海

法律教授兼作家蒂姆•吴在加拿大长大,母亲是白人,父亲是台湾人,这使他在白人与亚裔如何看待彼此的问题上能够获得一个有趣的见解。 “人们很自然地认为在亚洲人天生适合做‘辛苦工 作’”。

他说,接着他定义了“苦力”,也就是中文里代表“辛苦工作”的词。“在这种古怪的自我选择现象,亚裔员工总是向那些最艰苦繁重的工作部分迁移。”

相比之下,他遇到的白人律师总是擅长把自己描绘成高人一等,超越“苦力”。

“白人有一种非常重要的直觉:要给人一种他们只会去做真正重要的工作的印象:你就是一个四分卫。这种傲慢却是亚裔在不曾被灌输的。

在搬到纽约后不久,有人告诉我,要成功,你必须了解什么样的规则是你要打破的。如果你打破了错误的规则,就完蛋了。因此,最简单的就是遵守所有的规则。但这样一来,你就把自己困在底层。真正的诀窍在于懂得哪些规则不是为你制定的。”

职场天花板,电梯上不去

这是一种由规则来管理的规则打破游戏——在规则手册并未提及,但是在内在的文化意识中代代相传——这也许是我听过的对于“天花板”如何在现实中运作的最好解释。







纽约移民六年后的妈妈说:看了以后还觉得挺难受的,咱们亚裔在孩子的教育上面,简直是竭尽所能!花了很大的精力和财力去努力。几乎是花了……怎么说呢,就是花了全家族的财力精力去供养一个孩子或者两个孩子。这样勤苦终于熬到工作了。可是工作了,还碰到职场天花板。/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名词的作用:主语、辅语、受词 名词的种类:单复数(可数名词)普通名词: book、penal、dog、 speac...
    Beyond_h阅读 1,118评论 0 0
  • 昨天晚上小田喊吃饭,班子4人都去了。再次喝多,早上起来还头疼。喝酒逞能多喝,别人起哄多喝,喝酒不要说学习,同时影响...
    雪木912阅读 871评论 0 0
  • 不知道,怎么说。寄人篱下,总会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有时候我用自己的自由,去换取。陪着母亲,很幸福。可是,我却要用自...
    我是七言阅读 2,94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