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读完围城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音,一切啼笑。
一本书拿起来三次以后,我终于读完。最开始由于临近考试,无法专心细读。现在,趁着假期,趁着暖洋洋的冬日阳光,趁着在乡下的闲情,一点点细嚼慢咽至此。一个人对于一本书的情结,一个人心中关于一本经典理解是不同的。在没有过多吸收别人对于这本书评价时来写接下来的话,或许更质朴一点。
读完最后一句话,没有慨然长叹,只觉得心中留下了一堆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说实话,这本书从最开始打开的第一段我以为要读到那个时代战乱下学子报国或者是社会其他阶级人之间的斗争。可是直到最后一句话结束,我觉得看到的主要部分是方鸿渐的一生中的一撇,有女人,有朋友,有纠结,有不堪。他是主人公,本没有多少意外,但是确实也让我觉得惊讶,竟没有觉察到热血沸腾不得志也没有看到情事缠绵不休不得愿。不过这样也好,省的我说出来这些话被误认为抄袭~啊哈
你要问我除了方鸿渐没有看到其他人吗?当然没有,我看到赵辛楣,看到范小姐,看到孙小姐。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些人只不过是陪衬,方鸿渐一生的陪衬,不管他们是失意或者得意,都只是陪衬。不得不说钱钟书先生对于方鸿渐的刻画实在太入我心,让我容不得思考其他人。
看完一本书,或许想说情节跌宕,或许也想说人物入木三分,可能也会说命运弄人。说这本著作之前,我没有什么概念,读完这本书,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读懂了。但是一本书读完,总是有话可说的,就像这本书的方鸿渐。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个主人公,从我打开书看到在游轮上的他,我就觉得他不该是主人公,因为实在难让人喜欢。后来往后走,发现他是主人公,又觉得作者或许先抑后扬,最后就把他写好了。可是直到最后一刻,我喜欢上赵辛楣,喜欢上他的太太孙小姐,还是没法喜欢上他。总觉得他过于让人觉得可惜又可嫌,实在不符合我一个21世纪女性幻想的主人公那样英勇伟岸的形象。
说到这里,我还真不知道怎么评判方鸿渐,一句话吧:不过人世间苟且偷生,贪图安稳一只可怜人。但反过来也有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所以哪怕命运不弄人,人也自弄。
围城,围一生。书中的赵辛楣算是一个很奇妙的人,或许就像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先生小时候读书不用功那日遭到父亲痛批之后开始醒悟奋起,赵辛楣也在遭到范小姐痛击之后,幡然醒悟吧。之后在我看来就一直:聪明之极,安稳生活,谋得人世半世闲。
要说这本书,我最想念叨的一位女性,应该就是孙小姐,毕竟她也算是女主人公。最开始作者描写她时,笔间时而漏出的不喜,让我也像最初不喜欢方鸿渐一样不喜欢她。不喜方鸿渐是直觉,不喜她像是被作者给带进去的。但是,书到最后,也不得不感叹一句,再不喜的人,在某个时候也是可怜的。她说:她最大的成功是嫁给方鸿渐。但是方鸿渐那句:你千方百计嫁给我。怕是也让她后悔愤恨自己为何当初鬼迷心窍,一意孤行。不过,书中围城正是人间命运。不管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总是有这么多阴差阳错。
要说方鸿渐娶了孙小姐不是最大的悲哀,而是最大的幸运。像杨绛先生在最后披露,为什么没有让唐小姐和方鸿渐在一起更加水到渠成,而送来了孙小姐,我想这应该是应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书中在方鸿渐和唐小姐闹翻以后我记得仅仅提过两三次,或许也是作者不忍心把那样灵性的女子套进这围城中吧。孙小姐一路处心积虑,换来方鸿渐,后来呢,还是人生由命吧,只换来最后守着仅有的幻想,熬一日是一日。
读来读去,最后思来想去,围城,真的是围一生。有时候你的命运就像是被命运那个大作者操纵一样,喜你,你自然在这座围城中活的肆意潇洒,不喜你,那么,你总是要被捉弄一番的。城内人与城外人或许没有多少区别,因为你不在这个城,终究要在那个城,想活的好一点,混沌一点或许不痛快。
最后关于这本书,推荐每个人去看,带着耐心和细心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