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简书上的很多作者、朋友们都很热爱写作,甚至不求回报,发烧友似的,总是一副“我喜欢你,与你无关的态度”。但是,生活是现实的,我喜欢把自己、家庭都当做公司来经营。
菲斯原则
人生最重要的是先生存下去,因为这是立足社会,生存意义的前提,如果不能果腹其他的什么理想都毫无意义。
所以,我遵循菲斯原则:不能为了新的利益而放弃到手的利益。
好比说,我现在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我就要想办法稳住盘面,干好,干顺这份工。在此基础上,再来说发展,比方搞副业,搞写作,搞自媒体等等。
我曾经为了我这份安稳的工作付出了很多,读了研究生,出去参加技能培训,等等,很多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投入,当然,我也收获了我想要的物质。比方说贷款买房,不但在工作地买了房,还在几个城市都布了局。我想的是,万一有一天,我不想工作了,或是因为其他客观原因不能工作了,我也要栖身之地,不需要仰人鼻息,亦无冻饿之虞。
经济独立
年轻时,我所崇拜的李敖大师曾说过:我之所以有自由之精神,因为我财务独立,我当过木匠,当过工人,当然也写过很多书,可以赚到足够的钱不用给人打工,不当政府的官,所以我可以自由表达思想。如果你天天上班,你只能对老板唯唯诺诺,怎么自由,怎么独立,你去游行,你得请假,工作没了,手停口停。
所以,生存问题是第一步。我读了很多年书,回过头来看,很多时间被上学浪费了,比如说读研究生,因为没有学到赚取财富的技术,虽然用研究生文凭换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我清楚的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也不能给我我想要的自由。所以,我就要利用业余时间来搞写作,做自媒体,做这些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不懂可以学,写作技巧不纯熟,可以通过大量练习来打磨,给自己失败的机会,也给自己成长的时间,但是我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过放弃二字。
其实我为了扑向自己热爱的事情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比方说先有份稳定工作,再购置房产,夯实自己的经济基础,等待房产升值,获得收益等等。
我每天都要先完成本职工作,再和家人商量打理好手中的房产,比方说还贷款,装修、出租,收房,做贷款......等等琐碎事务,这些都要尽力做好,因为本职工作给我供房、生活、社交地位等等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处理投资房产的事务保证了自己手头资金的成长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既是投资,也是保险。如果哪天遇到生活的暴风雨,或是家人朋友需要帮助,我可以选择抵押或出售自己的房产来获得资金为他们提供帮助。所以,哪怕我再热爱写作、自媒体等事业,我也只能用业余时间负重前行,至少现阶段的我无法放弃已经到手的好处。
机会成本
相反,我听到自己很多的校友,985的研究生们,虽然智商不低,但是面对人生的选择,唉,有人为了考博士,直接放弃了手头的工作,因为是事业单位,要赔偿一笔费用,才能离职,这让刚刚毕业不久,经济本不宽裕的小镇青年的景况雪上加霜,但是他们竟然义无反顾,甚至有人专职考博士3年没考上,还不死心。我不是要劝别人放弃,我只是觉得人生在世,当你面包牛奶都没解决的时候,其他的事情难道不是浮云吗?
也可能你有不同意见,但是具有少量经济思维的我做决策前始终都会考虑机会成本,比方说:如果脱产去考博士,要放弃现有的年薪30个的工作,考上了又要读三年,相当于损失了7位数,如果用这七位数购买房产,一二线城市的房产,付个首付,买个200左右的,一二线城市保守点估计,一般三年至少涨5成左右,相当于又损失了7位数,付出2个7位数真的值得去考博吗?
总结一下,人生不仅要有生存的苟且,还要有远方的规划,做好投资和兴趣爱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财富来打理,为自己的人生添加筹码,也加了一道保险。不能轻易放弃手头的既得利益而去追求虚幻的理想,要在稳住现有盘面的基础上加倍努力,多做牺牲比方说自己的业余时间,睡眠时间,来寻求突破。
朋友可以谈谈你的观点,毕竟,我们可能要一起在写作这条道路上走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