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象征团圆美满幸福的中秋节就要来到了,标志性食物一一风味不同的各种月饼纷纷闪亮登场。六十多年了,年年都过中秋节,中秋年年各不同,而不可或缺的必备之品月饼,最为明显。
小时候中秋节时,家里蒸一锅萝卜或韭菜包子和糖心月饼圆馍就行了。充作月饼的糖心圆馍,因为糖是凭票才买到的,所以,糖心只略比铜钱大一点,这就是我们这代人当时的最爱。白面馍一年四季除春节吃外,再就是八月十五的月饼馍。清明节上坟时的子福馍,虽然看上很大,上面扎着鸡蛋、枣、核桃,可因为正是青黄不接时,基本上都是黑心白皮。八月十五中秋节时,虽然粮、物比较丰富,可月饼馍的甜心,还是我们的最爱。因此,妈妈给我们兄弟姐妹分月饼馍时,必须从中间分开,糖心是标志。拿着糖心白馍,先看看糖汁多少,再开始慢慢地舔,直到把糖汁舔得没有味了,再把它挖出来塞到嘴里细嚼慢咽吃完。亲戚相互之间,就是送几个包子,外加一两个月饼馍。
20世纪70年代末我高中毕业了,其时正是八月十五前后,我和一个同学也像亲戚一样送礼物。为了显示高档,除了包子和馍月饼外,妈妈额外加了三块正宗月饼,在我的记忆中,这是和亲朋交流的最高档次。这时候,我们兄弟姐妹们两个人可分吃一块月饼。里面的青红丝和冰糖碎块加黑糖馅的香甜味,至今还萦绕在味蕾上。80年代上班后,每到八月十五,单位给每人发几斤用草纸包裹,纸绳捆绑的月饼。到80年代中期就有了比较精致的盒式月饼了。这时候,虽然自己手中有了几斤月饼,但还是以家为主,分到月饼后必须送到家里,由妈妈统一安排,亲戚之间除包子和馍之外,一斤月饼必不可少。
1986年代,我们家的月饼真正升华了。那年,我和公司经理张力到上海出差购买放映灯泡,临行前到姐姐家转了一圈。姐姐的公公原在供销社跑采购,听说我要去上海,便说,上海糕点很好吃,他特别爱吃,八月十五快到了,能在上海买几斤月饼回来再好不过了。到上海办完事等汇款时,我们便到一个很大的副食品商场去游玩,这下可让我大开眼界。各种美食琳琅满目数不胜数,糕点类更是五花八门,有肉馅、糖馅、蔬菜馅、水果馅,形状有大有小有圆有方,颜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五彩斑斓。一时间,感到好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那时,购买食物还要粮票,特别是从山西到上海得用全国食票。虽然我们身上带着全国粮票,但首先还要保证平时吃饭。上前一问,一块月饼五角钱,散装不要粮票,便一下购买了七八十块,把我拿的一个皮包装得满满当当……家里人第一次享受到了帶肉月饼。此后,连续两三年,每年七八月间都到上海购灯泡,购买月饼也就成了惯例。由于几次装月饼,这个皮包里沾满了油污。
进入90年代和新世纪,华丽的包装已经让月饼变了味,使一个平平常常的团圆节带上了另类味道。月饼盒里已不仅仅是月饼,其中包含着大量“异味”。而我们也因为价格昂贵,不得不从中走了出来,开始个人烤制!先到附近村里烤制,90年代中后期,老同学贾喜红租我单位房居住。他是在西安大饭店进修过的面点师,烤制月饼是他的拿手绝活,我们便就近在家里备好花生、核桃、芝麻、冰糖、黑糖、青红丝、油等馅料,到他住处烤制。那时,他的生意兴隆红红火火,排队制作的人络绎不绝,每天早上从七八点开始烤制,晚上十二点前别想睡觉……进入新世纪他回到村里,我们又连续几年到他家里烤制。
今年是买还是自烤,至今未定。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月饼已没有先前的激情和炽爱了。因为孩子们不把它当回事,你辛辛苦苦制作好的美食成了摆设,最后还得两个真牙不多,假牙不少的老家伙慢慢把它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