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我在悦读】何初见
【书名】《影响力》
【作者】罗伯特·B·西奥迪尼
【篇目】第一章 影响力的武器
你知道商店里的销售员为什么先给你介绍贵的商品吗?
你知道别人向你发出请求时为何你会心甘情愿地答应吗?
你知道同样的商品为什么你会选择那个贵的吗?
现代社会上的很多商品在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运用了心理学知识,甚至很多大型的商业行为都由心理学家亲自上阵把关设计。心理学在我们生活周围应用得如此频繁而娴熟,如果你自己不懂一点点心理学,那有时候就会显得有点傻哦。
当然,如果你心里明知道对方的目的和操控流程,但你依然愿意按照对方的流程去做,从而使对方达到目的。这时,你的心里会有一种“我明白这种套路”的释然。
懵懂无知和心照不宣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感受。在我看来,还是自己多知道一点心理学知识比较好。这样自己看起来不会那么容易被操控,毕竟多花钱到是没什么,被人操控的感觉才是令人感到糟糕的。
01人类文明的进步,会让人做越来越多不假思索做的事
面对人类生活涉及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人类本身要求能够更快地作决定,避免过多的思考使自己陷入胶着之中。
所以,很多商家就会利用人类的这种心理,来帮你做决定。比如发个算法复杂的优惠券,告诉你这件东西更便宜了,赶快来买吧。于是你就带着优惠券过去买了。其实很少有人真的去计算是否真的便宜了,那绕来绕去的算法有时候说不定还提高了价格了呢。
但是,因为商家给你一个买就便宜的认知,所以你不假思索地就听从了。
这是因为人类具有固定的行为模式,一遇到相似的事件便自动触发相同的行为序列。这种行为模式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我们在后天处理过大量类似事件后造成的简捷认知:不用思考,照做就是。
结果便造成了两个后果——“荷包吃紧,脑力吃紧。”
02前后对比,模糊你的实际感受
销售员为什么先给你介绍贵的商品?
因为当你先看到贵的商品以后,再看其他价钱低的东西都觉得很便宜,买起来也不会那么心疼钱了。这里运用的就是心理学上的对比原理。
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还真是这样。到了服装店,如果先买下了一件很贵的衣服,一种花钱的兴奋感和对比后觉得其他商品便宜的感觉一起袭来,会不经意间买下很多预算外的商品。因为觉得那些后买的商品都很便宜啊。可是便宜的东西买多了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款项呢。记得这个心理学原理,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就会相对理智多了。
03求助时说出理由,获得许可的概率更大
很多时候,有人向我们求助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答应对方的请求。
常见的现象是,大家都在排队结账或者在医院挂号,当有人突然急匆匆地跑过来说:“对不起,让我先吧,因为我……”这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顺从地为其让路。可能有人心里也犯嘀咕,因为大家都赶时间,都有病患的忧虑。但是请求的人说出了她的理由时,往往就显得她的理由比较重要,不答应她好像太不近人情了似的。
这其实是心理学上的自动顺从心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你要求什么显得反而不太重要,而你拥有要求的理由更重要。这里要注意,这个理由充分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一个理由。
鉴于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想要求助的时候,不妨运用一下这个原理。那就是一定要有一个理由,不管理由充分不充分。结果往往会如你所愿。
04真的是一分钱一分货吗
我们能理解价值大的东西要贵一些,但是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同类商品,有的品牌要比另外一些品牌的价格高,而我们往往都会去买那个价格高的商品。
其实,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成长教育中,“好产品=好价格”“一分钱一分货”的认知模式在起作用。在这种模式的教育下,同质同量的商品,我们会认为那个贵的更好一些。
其实不一定哦。像一些奢侈品,一个爱马仕限量版包包的价格抵得上县城里的一套房的价格。难道真的是因为那个包包是用黄金打造的吗?
不是。可能那个包包的材质或做工要比同类商品好一些,但是它的价格之所以那么高,完全是因为商品利用了人类的虚荣心理和爱炫耀心理来定价的,那些高出同类商品的价钱,就用人们的虚荣心来埋单咯。
了解一点心理学,在生活中会比较少被套路。即使真的被套路了,也只是会心一笑:“你们套路不了我,我只是为自己的心甘情愿埋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