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提到「思考別人的思考」,想繼續談談。
看電影,覺得恐怖,回家寫篇網誌說:哇,我覺得這部電影演到什麼什麼的時候,好恐怖喔!但等後面什麼什麼出現的時候,就覺得還好而已。
這,是感覺,不是思考——你覺得,不值錢。
看電影,覺得恐怖,會想想:導演用了哪些手法,是怎樣才讓我覺得恐怖的?
這時,思考開始——你覺得別人怎麼覺得,才值錢!
再進一步,繼續想:導演為什麼要用這種手法?是因為在那個條件下,這種手法最恐怖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麼要選這種?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導演並不想搞的太恐怖?還是因為有什麼其他條件的限制,我沒注意到?
這時,最忌馬上冒出「因為導演太爛」這種結論。
否則,思考立刻就停了。
又再進一步,繼續想:為什麼這種手法,會讓我恐怖?人會因哪些原因而恐怖?這些原因,各對應哪些電影手法?還有沒有其他原因?還有沒有其他可能的手法?
亦或……所謂的恐怖,它的本質是什麼?它跟殘忍、噁心、害怕、驚嚇、恐懼有沒有什麼不同?
此時,思緒會像大水漫堤,若趕緊抓住其中一個方向收束,抄段筆記、寫篇短文,即有小功。
不收拾,等過了轉捩點,想累想雜了,堤潰渙散,又成空。
你不可能一次想完所有的問題。但你腦中,要一直有問題在盤旋。
然後,等。
等著某一天、某個人、某本書、某段話、某動念……等某個或然,後豁然!
同理,看完比賽,跑來說:學長,我覺得你打的好好喔,你覺得我要怎樣才會進步?
覺得?我可什麼都不覺得!
懂嗎,我說的……永遠都是我所覺得的你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