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珍珠兰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北宋宣和年间,以里人陆蕴、陆藻兄弟同知福州而名棣锦坊。南宋淳熙年间,王益祥官江东提刑,居其内,改名衣锦坊,沿用至今。衣锦坊内主要有水榭戏台、欧阳氏花厅等院落。
水榭戏台
水榭戏台位于衣锦坊东口北侧4号(收费景点)。临水建筑称水榭,戏台是水榭的主题建筑。据义务讲解员介绍说,水榭戏台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总面积2368平方米,原是郑姓住宅,清道光年间,为孙翼谋家族所有。花厅的最大特色是建有水榭戏台,福州地区仅存此一处。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座厅堂,建筑风格简洁、规整,采用穿斗式减柱造的木构架,使厅堂更加宽广、明亮。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二进厅堂边为孙翼谋书房。孙翼谋,侯官人,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官至湖南布政使,很受左宗棠器重。生平嗜书,收藏丰富,藏书印有“看云馆藏书”。
墙头、檐下、屋脊,灰塑花边纹饰皆精工细作,造型独特,别具一格。
往东有小门通花厅园林。花厅为双层楼阁,是观赏戏曲的场所,每年正月办春酒或有其他婚嫁等喜庆时,主人邀请诸多亲朋好友在此聚会,男宾在楼下品茶、听曲,女眷们则坐在楼上看戏,体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制度。
戏台面积30平方米,三面临水,中隔天井,面对楼阁。方形藻井上刻有“团鹤”和“蝙蝠”,象征福、寿,戏台的翘角上刻有精美的镂空“角鱼”。水池面积60平方米,是地下涌泉,长年不干涸。水池里的水不仅起到净化四周空气的作用,而且与戏台上的藻井形成音响环绕的效果,不用扩音设备,拾音十分良好,具有相当高的建筑科学价值。
在戏台与假山之间,修复有小石拱桥及六角亭,环境清幽雅致。
旁边的白色回廊是送戏单通道,也是演员换戏服的休息室,通过花厅左侧的“雪洞”可以走到二楼。通往二楼的楼梯是设在旁边的假山里,增强了这个戏台的观赏性。
戏台一般是搭建在祠堂、祠庙、戏院里。能够把戏台搭建在自己的宅院里,也是主人身份地位的体现,更是见证福州古代戏剧辉煌的重要实物资料。
欧阳氏花厅(闭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衣锦坊内迄今保存最好的名居古屋,也是目前三坊七巷惟一没有外姓居住的故居。
文儒坊
文儒坊,旧名山阴巷,以在“闽山”之北故称。后改为儒林坊。北宋时,因“海滨四先生”之一国子监祭酒郑穆居此,改名文儒坊。明嘉年间,兵部尚书张经居此,又称尚书里。文儒坊主要有陈承裘故居、陈季良故居等院落。
陈承裘故居(闭馆)
陈承裘故居坐落在文儒坊47号。陈承裘(1827-1895年),闽县螺洲乡(今福州郊区螺洲镇店前村)人,是溥仪的老师陈宝琛的父亲。
陈季良故居(闭馆)
文儒坊19号是海军名将陈季良的故居。大门两侧对联上写着“德承林母家声远,功著海军世泽长”。正门上挂有“林则徐母家故居”的牌匾。林则徐的母亲是陈季良的老姑婆,三坊七巷里一座故居挂两个牌匾不足为奇。
光禄坊
光禄坊在二十世纪初便被拓宽延伸成大道,却依然称光禄坊。
光禄吟台
“光禄吟台”本为乌石山余脉称闽山,又名玉尺山。唐始建闽山保福寺,宋初为法祥寺院,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任福州知事的程师孟时常到此登上池畔一方岩石对景吟诗。住持和尚就把那块两米高的岩石题为“光禄吟台”,附近还有宋至闽国十余段摩崖题刻,岩旁有池台之胜。池上有石桥,岩后有小丘,上建亭一座,周围花草芬芳,是城中一处园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岩上有块“闽山”题刻。在福州民谚中有个说法:“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闽山是“三山藏”之一的一座小小的山,但山上却有“石平如尺”为一大奇观。据《八闽通志》记载:“其山自宋时铲削已尽,惟余巨石岿然,有大篆‘闽山’二字刻于石北。”看来,宋之前的闽山还不至于这么矮小。
花岗石凿为圆状的隐泉水井。
“光禄吟台”山水相间,景物幽致,是古代文人墨客交友结社、吟诗作对的聚会场所。1961年,光禄吟台就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穿过吉庇巷与光禄坊交叉路口,经过澳门桥,就是左海伟人林则徐纪念馆。原建筑为林则徐祠堂,落址澳门路16号,园林式结构。林则徐纪念馆虽不属三坊七巷范围,人们游览三坊七巷却常以这里为起点或终点。
林则徐纪念馆从边门进,凭身份证领票入馆自行参观。
进入大门后,是两侧回廊、仪门。
亭北有祠厅,自成院落,门额题“树德堂”。
祀厅内供奉林则徐坐像,林则徐身穿长袍,胸飘长须,手扶书卷。林则徐的一生,坎坷不平,跌宕起伏。他为官三十余年,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
树德堂西边是“海纳厅”,厅前假山鱼池,花木扶疏,环境幽静,这里曾是林家后裔读书的地方。
林则徐(1785年-185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市),曾任江苏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林则徐一生,始终关注水利的兴修。从江南海塘、黄河、运河到长江流域等等,到处都留下了他治水的业绩。治水成了他一生的主要业绩之一。
抱柱联:“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自撰这副对联做为座右铭。
走出史绩展来到又一处园林,这里有放鹤池和放鹤台,池中央还有水榭戏台。
林则徐与父亲林宾日都有个共同爱好,便是爱鹤、放鹤。道光二十九年九月,林则徐离滇回闽,从昆明带回两只鹤,与家中饲养的两只鹤成双成对。回到福州后在家七个月,屡有放鹤、看鹤的活动。
观赏完园中美景也到了闭馆时间。一圈下来,感觉纪念馆犹如一座园林博物馆,游览其中,在温故历史的同时,也领略了晚清风格建筑的独特魅力。
三坊七巷因人杰而地灵,因地灵而人杰。徜佯在青石板相嵌的坊巷之间,旅行似乎变为了旅历,每一处看似不起眼的院落里都收藏了太多过往的秘密。一天下来慢慢品赏坊巷里的精华景点,看到和感受到的都是历史悄然演绎与无意的变化,平静有序,和谐相安。虽然有点小遗憾但还是有很多的惊喜,期待下次的探访能叩开古宅那厚重的大门……
至此,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南后街上人流如织。没有川流不息的车流,没有路人的行色匆匆。时光在更替,历史在变迁,不变的是三坊七巷那份特有的历史情怀。
(文中史料记载参考馆藏和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