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QQ上线了一个新功能“坦白说”,隔着屏幕,除了名字没有任何其他的信息,让你去选择最适合用某一句话去描述的一位好友。偶尔闲暇我也曾打发时间地做过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我在脑海里开始回忆许多人的样子。而同样我也收到了各种五花八门的反馈,也许有些无厘头,但某种意义上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性。我也会思考文字背后,朋友们为什么认为我会具有或者符合这一特质。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船长梁晓玲的七天自信提升营。其实一开始我并没有抱着多大希望,七天的时间那么短,真的有可能打败焦虑提升自信吗?我带着这样的疑惑忐忑地开始了这段学习改变之旅。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天的课程【乔哈里视窗】,为完成作业,我询问身边的朋友,你觉得我是个怎么样的人,你眼中的我是什么样的。有人说:你爱学习,兴趣广泛;有人说,羡慕你有长长的睫毛,浓密的眉毛,饱满的嘴唇;有人说,你大方开朗,善良活泼;也有人说,你责任心强,为人真诚。当然也有人说,你有时候说话太直接,容易伤人;还有人说,你想法很多,但执行力不高……
许许多多的反馈让我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更加深入,但我也明白自己偶尔悲观,对感情不太信任,拖延症严重,想做很多事情但有畏难情绪。而这些却不一定都能被他人知晓。但将别人和自己的认识共同构建,能让我看到一个全面而立体的自己。
七天微营很快过去,表现优异的我顺利保送人本主义心理学训练营。甚少接触心理学的我内心充满不确定。
带着疑惑开始学习,船长的晨间导读并没有我们所期待的“干货”,总是各种导引和案例。只能通过自己不断地阅读、分析、思考才能有所感悟。
如果说七天营是一个浅层表面的认知,那么人本营则是透过现象开始用心理学知识去真正剖析自己,理解自己并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曾一直认为或者说表象和潜意识里都认为自己很受欢迎,很讨人喜欢,毕竟人际关系不错,从小到大也是老师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在深刻学习第三讲“真实的我不讨人喜欢”后,我开始默默沉思。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认知?因为我在伪造和塑造自己,我所展现的是我乐观开朗积极主动自信的一面。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团体,期待自己变得更受欢迎。在人前,我也可以坦然自嘲自己的缺点,只是繁华落尽,终是烟花易冷。
我想我努力表现出被人喜欢的一面,也似乎可以合群,但其实内心的某个角落,依然有尘埃覆盖。我可以呼朋引伴,知己遍天下,但其实更喜欢独自一人,一书一清茶。
也许,谎言说一千遍就会成真,当不断向自己灌输“乐观开朗”这种想法时,真实的我便被埋藏在心灵深处了。
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我一步步打开自己,我从案例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探索真实的自我。非常感谢我的海丹班班的提醒与督促,维维班班的问候鼓励,还有同期小伙伴们暖心的赋能,在这样的团体中,我的学习始终充满紧迫感。让大家都在努力奔跑的时候,我也会跟着跑,不愿意掉队!
大团体的学习其实就是这样一种体验,你永远忠于自己的内心,但也能包容和接纳别人,个人和团体有一种微妙的平衡。团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会不断转化和改变。
未来已来,互联网的产生让自由职业者成为可能,拥有一技之长即可不受束缚,选择做自己想做的。而在这种兴趣爱好的驱使下,会主动去提升和精进,而不是被动被安排。
打开心扉,遇见被隐藏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