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鉴今系列之秦王的延迟满足

时间:战国末期

地点:秦甘泉公

人物:秦王嬴政

事件:赵国太子佾质于秦,嬴政由于对赵国的痛恨想要处置佾。嬴政像吕不韦讨要赵佾,吕不韦以会破坏两国新建立的盟约为由拒绝了。后来嬴政又去问李斯自己该不该处置了赵佾灭了赵国。李斯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来告诉嬴政他需要忍,需要等待时机。最终嬴政打消了杀赵佾的念头。

分析:杀赵佾对于秦王来说是一件能够缓解他内心仇恨的事情。赵国皇子赵偃曾带人杀害嬴政的师傅和祖父一家。赵偃和赵佾都曾欺负和伤害过嬴政,给嬴政带来过巨大的痛苦。当过去的仇人被送到他的面前,作为一个血性男儿,叫他如何忍耐住内心报复的冲动。

然而杀了赵佾,赵国必然会与秦国开战。不管秦国多么强大,劳民伤财、损兵折将都是在所难免。再说赵国文有毛遂武有廉颇,在六国中也算强国,实力不容小觑。此时开战不是良机,不如等到赵偃即位,赵国混乱之时。赵偃昏庸,必会近小人远贤臣。到那时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最大的把握灭了赵国。

反思:杀赵佾对秦王来说是一块很具诱惑力的蛋糕。如果现在吃下可得到一时的满足,却会妨碍他一统六国的宏愿。因此当秦王明白这个道理后,他决定延迟满足自己,先放过赵佾。

现在很多人做不到延迟满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是没有毅力,控制不住自己。嘴馋了就恣意地享受垃圾食品,看到好看的电视剧就要通宵追剧,玩到好玩的游戏便能几天不吃不喝,…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一个极度渴望达成的长远目标,他们没有找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因而便只能沉湎于眼前的享受。

眼前的享受往往都只能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有限的快乐,紧随其后的会是内疚、空虚和厌倦,有时还会产生人生无趣的念头,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情。

如果我们能够思考出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使命,便能成为一个能够延迟满足的人。在自己光辉使命的照耀下,安静的忍耐,愉悦的前行,充满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