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病提纲:
厥阴之为病,消渇,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㕱,下之利不止。
体质:上热下寒,外热里寒,寒热错杂。阴阳分裂。性格:躁郁症,焦虑,加抑郁。
1.乌梅丸证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虻厥也。蚘厥者,其人当吐蚘。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蚘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蚢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蚮?㚭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
药物组成:乌梅三白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 当归四两 炮附子六两 蜀椒四两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方证:手足厥冷,心中烦热,呕吐,吐蛔,不时烦躁。或腹泻、腹痛、大便稀溏或泻下黏液者。
现代应用:胆道蛔虫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肠道易综合症,神经性呕吐,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哮喘,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翼状胬肉,脑炎脑炎后遗症,多发性直肠息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功能失调子宫出血,神经性头痛。
2.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药物组成: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炙甘草二两 木通二两 大枣15𣐀
方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或腹痛、或头痛,或腰痛腿痛。
现代应用:雷诺氏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疮,红斑性肢痛,大动脉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荨麻疹,坐骨神经痛,缩在阴症,子宫脱垂、子宫附件炎,慢性腹膜炎,精索静脉昹曲张,痛经。
3.通脉四逆汤
下利清谷,是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药物组成:灸甘草二两 生附子大者一枚 干姜三两 人参二两
方证:回阳救逆,四肢厥逆。心肾阳虚寒厥证。
现代应用:腰股腿足疼痛,妇女痛经属血虚寒凝,男子寒疝,睾丸挚痛,牵引少腹冷痛。手足冻疮,血痹肢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老年慢性头痛,下肢疼痛,双膝关节疼痛,尿道炎后综合证。
4.白头翁汤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
药物组成:白头翁二两 黄连三两 黄柏三两 秦时皮三两
方证:发热,下利,便脓血,里急后重,或腹痛,或口渴,或肛门灼热,或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
现代应用: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结膜炎,急性膀胱炎、淋菌性尿道炎,黄带,急性乳腺炎。
4.小承气汤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药物组成:大黄四两 枳实三枚 厚朴二两
方证:大承气汤证之痛轻势缓者。
现代应用:粘在连性肠梗塞阻止、麻烦源性肠梗阻,小儿推拿胆子道炯虫症,肥胖症,习惯性便秘,食外白中毒,伤盒,急性肺炎、哮喘性支气管炎,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
5.枙子豉汤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宜栀子豉汤。
药物组成:栀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
方证:虚烦不得眠、身热、手足温、舌苔黄腻。
现代应用:失眠,小儿夜啼,鼻出血,胃脘痛,呃逆,食管炎、食管狭窄、食管憩室。
6.麻黄升麻汤
伤寒本自寒下,医复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麻黃升麻汤会之。若食入口即吐,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主之。
药物组成:麻黄二两半 升麻一两 知母一两 黄芩一两半 桂枝二两 白术一两 炙甘草一两
方证:升阳气,递交发疹毒,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现代应用:肺炎,胃炎,心血管疾病,治疗肿瘤,牙跟你炎,溃疡快结肠炎,腹膜炎。
7.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药物组成:干姜三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人参三两
方证:上热下寒,寒热格拒,食人则吐。
现代应用:胃寒呕吐,脘闷不食,头晕目眩。
8.吴茱萸汤
干呕吐涎沬,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药物组成: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12枚
方证:干呕或呕吐涎沫,头痛,或痛连肩颈,手足冷,烦躁而坐卧不安。
现代应用: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痛,脑肿瘤,脑炎,尿毒症,宰丸疼痛,有血压病,青春光眼,美国尼尔氏综合症,神经官能症,失眠,呃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