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昆虫记》的有关蝉的章节,对法布尔佩服的五体投地。他的文字勾起了我儿时无尽的欢乐回忆。
仲夏之夜,爬床起来,手拿小手电,三三两两小伙伴相约在槐树林,干什么呢?
哈哈!当然是去补蝉了,补的是还没有蜕壳的蝉。手电筒在大槐树上扫来扫去,突然一只蝉正在树上往上爬呢,快,赶紧抓住它,不然,爬到高处,就抓不到了。
两个多小时下来,装了满满一小罐子,边走边把罐子拿在耳边听,刷刷的声音,流淌出让我们欢乐无比的音符。
白天,我们还会去坚硬土地上挖蝉,尤其下雨天,更好挖着找蝉,幸运的话,还会碰到因承受不起水的浇灌而独自爬出来的蝉。
现在想来,儿时真是快乐,乐趣无穷!
如今读完《昆虫记》,再来看儿时的行为,怎么会突然觉得应该对蝉多些怜悯呢。
因为蝉是多么有灵性的昆虫啊!
独特,高洁,勤劳等,正如诗中所说“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别的昆虫都为解决口渴问题而焦头烂额,而可爱的蝉却在那里悠游自在的鸣唱,原来那是他高兴地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他的清露就在树上,他用他的胡须吮吸那甘露那清泉。
说他高洁,一点不为过,蝉和蚂蚁的传说,似乎并影响蝉的高洁,随你们怎么说,我还是我,从不争不抢,更看不上蚂蚁的残暴行为,怎么会屑的去找蚂蚁借食物呢!
儿时学过的“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突然想劝劝那个小牧童,咱们还是多些慈悲和怜悯,让这个善良的小精灵尽情地唱吧,因为他在用毕生的心血来唱响生命的赞歌;因为从幼虫到成虫到蜕变成飞蝉,生命是非常短暂的。
就让我们在“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中,来享受这样的夏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