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我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是应该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还是若无其事地拍个小肩膀,还是兴高采烈地蹦跶出来......毕竟,“挺久不见”,有点激动。
2018年马上就结束了,非常感谢在这一年里对我有所关心和想念的各位亲朋好友。
我想,点开这篇文章的你,过去一年里肯定在某些时间里一不小心想起我来 —— 有点臭不要脸,但我就这么暖暖地信了。
虽说是“总结”,但很可能写的内容跟你想的不太一样,就当跟我聊个天吧。
回看这一年,对于我自己来说,是从来没有体验过的“改变”最为频繁的一年,有时候跟老朋友讨论一些想法,当时觉得挺对的,可过了一小段时间之后,偶尔反思一下就发现,当时的思考不太对,或者说实际上有更好的......就像这样,后来我都习惯了,甚至干脆觉得,任何想法或者对于事物的理解,最初的时候肯定是不准确、不够深刻的,需要多做些调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客观地看,“改变”未必就是“好”,不过总体上,我觉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好”比“变坏”更多)
早些时候,我习惯了每天公开写点什么,那是个不错的习惯,不管说什么,多少像是一种问候,关心你的人会知道你在做什么,生活还顺利。
后来没继续保持,原因我也给忘了,反正也不是变消沉了,我依然天天在琢磨哪些事儿更应该做,如何把一些事儿做得更好。
于是,一年下来,想做的事儿、该做的事儿似乎也没怎么落下,最初养成的一些习惯也一直保持着,每天会花时间写点东西,每天会做个小结,这些都是像吃饭一样正常又重要的小习惯。
在这点上,大家都差不多,不同人有不同的习惯,兴趣取向问题而已。不过,我自己倒很喜欢思考这事儿,总能让自己体会到“习惯真是个好东西” —— 这些已经养成的习惯,实在非常让人省心,即使碰上自己状态不佳、心情不好,闹闹小脾气,完事了该做什么还是会“自动自发”地执行,真好。
好像就是这么一回事:
那些想要保持做的事儿,只要经历几次在极端情况下还能够顺利完成,那离它成为一个让人省心的习惯就不远了。
早在一年多之前,我就被断断续续的灌输、强化这么一个观念:
“投资就是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事儿”。
基于此,后来我的一些行为理解起来很正常,从年初开始,我花了几个月时间,把经济学相对系统的学了一遍,后来又琢磨了一段时间概率论,再后来,又花了好几个月去仔细阅读金融、投资相关的书籍。其间也伴随着一些投资实践。回头看这事,我觉得自己挺幸运。(话说,学了经济学才知道,原来它不像讲“经济”的,更像是讲“逻辑”的 —— 万万没想到)
因为在逐渐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我才慢慢体会人们口中的"投资思维的重要性"是怎么一回事儿,确实是挺重要的东西 —— 比如,最直接的,本质上来看,人的一生就是对于时间精力的投资。
如果假定这东西真的非学不可,那么剩下的问题就简单一些,什么时候开始而已。
真不是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虽然任何类别的知识都会的积累效应,可投资方面的知识天然更特殊一些,其积累、增长,对于时间的依赖性尤其明显。不是吗?当初别人告诉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于是,我相信了那个答案,“越早开始越好”。
等到这一切都做得差不多了,回头看,我的最直观感受是“幸运”,虽然逻辑和思考能力是两个我最热衷的追求,可我确实还没能够把如此复杂的问题彻底想明白。
事实更像是,有可能我做对了,但最初的时候我想的真不太一样,对得莫名其妙,幸运;也有可能我想错了,只是我现在还不知道错在哪,也挺“幸运”的,干劲十足又相对完整的做了一个事。
还有更"幸运"的,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够接受“想错了”的情况,只要是不造成毁灭性伤害的错误,改就行了。
而且,只要某些大错深刻地记住了,大多数的小错误小矛盾也根本不值得一提了。大概从两三年前开始,我从多年前的“知识无用论者”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对于知识极度狂热的脑残粉——既狂热又脑残(嗯,我不反对~)。
所表现出来就是,态度上倒挺可取的,可怎么就是做的事儿总是莫明其妙到让别人难以接受,以至于,有几个好朋友也挺担心我的“你是不是进传销了?”。
对于这个现象,解释起来其实也很简单,一个字,蠢,最初我是真的没有能力理解判断思想的好坏优劣。
借个类比,自己就像是一只突然间相信井外有个大世界的青蛙,可自己又跳不出去啊,只能多听听从井边上路过的大动物怎么说,他们跟我说啥,那大概就是个啥......应该就是这种感觉。
于是,一听到别人说哪里有好东西,我就赶紧冲进去;别人说什么东西是好的,那我就想办法让自己也有一个;别人讲正确做事的方法论,那我就直接拿来照着做。嘿嘿,简单、粗暴.....
这种状态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直到今年年中过后,我才感觉自己对于一个事物的好坏判断,并不再依赖于别人,自己已经拥有了稍稍判断能力。
到了这会,我又在想,如果我真的有一点点判断能力了,那它到底是如何来的呢?我找到一个不太复杂的答案,就是我用最笨的方法换来的。
一开始啥也不懂,什么东西都往脑子里放,然后一个个试,用上一阵子之后,觉得不好就往外扔。一路走一路扔,扔多了,好像“手感”跟着上来了,扔起来效率多了......“你这套路我见过不少,已经骗不了我,扔~”。
当然,好与坏只是最基本的判断,更多要面临的是,明明都是很不错的东西,但我不能都拿走。
突然又有一天,闲着没事儿,换个角度考虑,才发现,虽然那些被我反复筛选扔掉的东西好多,可留下来的那些,竟然是两三年来被反复筛选之后都不愿意扔掉的,对我来说,那干脆就是宝贝了......这是真幸运,因为没有被我扔得一个都不剩。
也因为这点认识,好像也就明白了,面对任何陌生的人事物,最初的理解大概率是不准确的。只有自己投入一些时间精力去接触,去了解,自己才可能有真正深刻的体会,而且越往后越深入、全面,对于自己的判断也就越有把握。于是,到底是不是真的好人、好事、好东西,自己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也就不太需要听别人的了。
所以,对于我自己来说,
所谓的“好东西”的基本特征就是耐得住寂寞,呸呸呸,琢磨......
进而,我觉得在这上面偏执些也无所谓,我才不管一个东西好不好,只要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就是个不错的东西。
这有点像什么,就像每个人身边都有重要的人,最初的时候真不是非他们不可,可时间久了,就真的是他们了......
都是幸运事,无以复加的幸运感,最初我哪里有能力想明白这些东西呢。
还有另外一件颇让我感觉幸运的小事儿,我偶然加入了一个自发的 某位我很喜欢的作者的读者群,群主是个勤劳又很有责任心的人,每天都会挑一篇这位作者文章跟大家一块阅读,也规定少闲聊,大家拿到文章就默默地读,默默地写评论。
我自己早就想养成一个“好好阅读”之类的习惯了,可就是一直拖着,进入不了状态。现在突然有这么多人跟我做同样的事,虽然大家交流的不多,可是我想啊,“别人的聪明之处总是超乎我想象,就像别人的努力程度也总是超乎我想象”,动力一下子就上来了。半年下来,直接帮我养成每天至少挑一篇文章仔仔细细阅读的习惯,完全是意料之外的幸运事。
当然,客观来看,最初的猜想是比较乐观的角度,现实是怎么样的呢?我不知道,大概率跟我想的不一样,也有可能相反。
我是这么觉得的,就像写这文章的时候,从自己的过往经历中,一方面我能够找到很多让我感觉“幸运”的事情,另一方面,也很容易找出同等程度,同等数量的“倒霉”或者“愚蠢”,甚至,那些原本“幸运”的事,换个角度看,完全可以变得没那么幸运,或者干脆是“后知后觉”,“绕弯路”。
那话说得挺对,“人的一生,快乐与悲伤的时间各占一半”,虽然数量肯定不会准确相等,但意思上没太大问题:好的坏的各占一大部分。
所以呢,不管过去一年过得如何,大家有一点是一样的,乐观的想法,好状态的时候特别多,而坏想法也肯定有,有很多,而且感觉从来没停过。
最近两年我觉得自己在心态上调整得不错,做任何事儿虽然依然脑子里一边很光明,另一边又很黑暗,只不过自己总不愿再被坏想法牵着跑,好像也做得到了……这算幸运吗?再算一个吧。
最终,2018这一年,对于我来说大概是这样的,在2017年年底的时候,我非常偶然地捡到一颗种子,随后我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想办法去了解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以及,这东西到底应该怎么培养。不知不觉半年多就过去了,我觉得自己暂时能够为它做也差不多就这样了,剩下的就是等待,看看它是不是真能长出一个了不起的东西,但我也不愿意干等着,于是自己琢磨了一段时间之后,又起身,拍拍尘土,启程向着另外一个方向。
所以呢,一如既往,过去一年,我一直在学习各种东西。事实上,把学习拿出来谈,我自己都觉得怪不好意思的。自个都长这么大了,学习就是一件自己应该默默的做好的事儿,现在更应该多谈谈自己在现实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
可是我想来想去,始终觉得过去一年没什么值得一提的表现。
我对于自己起步迟这个事实早就不回避 —— 那真是个讽刺的事儿,到大学毕业两年后,我才深刻的意识到“脑子是用来思考的”……一点也不夸张,在那之前,虽然也长着个脑子,也好像会思考,可就是意识不到“要用脑子思考”,更别提“正确的思考”、“对于思考进行思考”……于是呢,我常常在想,这个脑子才两岁多呢,我除了更加耐心点,还想怎么样?
再给他一些时间呗。
想了挺久,写了挺多。
谢谢耐心看完的你!
祝,2019年顺利!
谢嘉锋
2018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