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朋友凑过来有些神秘地问:“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觉得自己开始老了,内心对 ‘老’又极度不认同?”不禁哑然失笑,回答说:“我呀,已经过了那个不承认、不接受的阶段,看来比你成熟得早啊!”
前两年,还真是常常故作深刻思考人生,得出如下结论:人生,不过是拉长了的一年四季,按寿命的通常情况来算,二十岁之前是春,四十岁之前是夏,六十岁之前是秋,六十以后就渐入冬季了。
所谓不惑,四十岁的确是个开端吧,“老” 不经意间姗姗步入我们的生活,悄悄渗入各个细节。而人的认知却往往滞后一些,待一经觉察,心理过程则极为复杂。一般会经历四个阶段:首先——质疑,恐惧。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幸福在哪里》一文中说:“随着人生脚步的前行,走着走着,便依稀看见生命终点的那一条线,什么都可以改变,生命是条单行道的局面无法改变。于是,不安、焦虑、怀疑、悲观……接踵而来。”是啊,隐隐约约看到人生的尽头,这桥段有些荒诞,我们曾经拥有漫漫无尽大把的光阴,然后,突然地,时间有了边界,人生有了尽头,再也不能挥霍任性,这是真的吗?怎会不质疑?这还竟然是真的!怎会不恐惧?接着——否定,挣扎。自从“老”那扇门被推开了一条小缝儿,虽然时时想逃离,却又经常心虚地偷瞄一眼,毕竟身体的各个器官、各项功能时不时地提醒你,无论如何绕不过这道坎。千古帝王到平民百姓,谁又可以不老呢?记得硬汉演员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这样写道:“中年是一场斗争,人斗不过命,命斗不过时间。”这是真理。时间是个巨人,世间一切在它面前,软弱无力,异常渺小。时间是条绳索,捆绑之下,愈挣扎愈疼痛。然后——无奈接受,追问意义。其实人生本是虚无,根本毫无意义,追问本身更无意义。生为起点,死为终点。这期间的存在长不过百年,无论怎么活、活成什么样子,结局都一样。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于是情绪低落痛苦成灰色甚至黑色。许多个夜晚,瞪着眼睛苦苦思索:活着,然后死去,永远睡去,永远不再回来,与世间一切再无关联。生,平凡如一蝼蚁,死,无名无姓,如尘被风吹散。所有的努力、奋斗、存在,有什么价值?最终——豁达接受、珍惜拥有。终于,时间制造了麻烦,时间也解决了麻烦。好了,反正不过如此,就这样吧,放慢速度,每时每事尽心尽力。人生不是竞走,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而忽略一路的风景与喝彩,这不是生活。反倒是模模糊糊看见了终点,反而更该明白该怎样活,活在每一天吧,向死而生,生命才不虚度。
会有一天,我们和才子李宗盛一起苍凉地唱“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喋喋不休/时不我予的哀愁”。会有一天,我们和诗仙李白一起吟诵: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多少人比我们先走到白头。或许有一天,我们可以如杨绛先生般豁达坦然写下《一百岁感言》:“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今夜写下此文,明晨读给你听。亲爱的朋友,有些软弱,吾与君同。
另附小诗一首,写给我们这般年纪。
夏,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2017.09.18
秋风,掀不开沉沉夜色
书页中不再夹有谁的消息
月亮潜在云中穿行
忽隐忽现
心,已安宁
不再浮沉不定
夏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
看尽人间盛景
长亭复短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