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子与人工智能学院
24信息本3 杨斌
清晨被艾草的清苦叫醒,才惊觉门楣已悬上带露的菖蒲。端午的仪式感,总在粽叶与糯米的缠绵里铺陈开来——青碧的箬叶裹着雪白的米,绳结一绕,便把整个夏天的香气都捆进了竹篮。
外婆的厨房永远是端午的中心。她坐在小板凳上,指尖翻飞间,粽叶便弯成漏斗状,抓一把浸得发亮的糯米,夹颗红澄澄的蜜枣,再覆上一层米,最后将叶尖折下压实。绳线缠绕时,她总念叨“松了会漏米”,那认真的神情,像在完成一件珍贵的手工艺品。蒸锅上汽时,糯米混着箬叶的清香漫出窗棂,连路过的风都沾了甜意。
记得儿时端午,最盼着系五彩绳。外婆用五种颜色的棉线搓成绳,绕在我手腕上,说“戴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扔进水里能变成龙”。我总盯着手腕上的彩绳发呆,想象它跃入溪流的模样。后来才懂,那不仅是祈福的仪式,更是长辈把岁月静好系在孩子腕间的温柔。
如今在城市里过端午,外卖软件能送来精致的礼盒,却少了亲手包粽的温度。但当我拆开一片粽叶,看糯米上清晰的叶脉纹路,突然明白:端午的安康,从来不在形式的新旧,而在那些被传承的心意里——是外婆包粽时专注的眼神,是彩绳在手腕上留下的浅浅勒痕,是无论走多远,都能被一缕粽香牵回的故乡光阴。
愿这一天,你我都能在粽叶的青绿里,尝出岁月的安稳,握牢身边的温暖。端午安康,不止于今日,更在每个被认真对待的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