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发展心理学》第一讲听课笔记
主讲嘉宾:丁敬耘
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作为教师,学习这门课程是很有意义的。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发展心理学简史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方式
四、心理发展的概论
发展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并总结相应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规律的学科。
广义:种系发展(动物心理学)
种族发展(进化心理学,介绍)
个体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个体心理发展(个体发展心理学)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独立、啃老)
当个体小孩开始独立的时候,幼儿园的孩子去幼儿园,哭,大人有的
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偶像林志颖)
孩子小的时候发展非常快,老了就会停滞甚至衰退。丁老师年轻时候的偶像走得还是港台风,起初留的都是板寸,后来四大天王出现,小伙伴们都留长发,长发乱了不梳,而是甩。同学见面了也是先甩两下头发。这是那个年龄段(青春期)特有的心理现象。有的还用最吹头发。我们有时候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追偶像,追剧,会觉得太幼稚了。其实是我们已经过了那个年龄,不管不顾一切去喜欢一个人的年龄已经过去了,致敬我们逝去的青春。我们应该尊重每个阶段特有的特征。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懂事早好?)
差异是存在的,要兼顾群体的差异性。不要过早的让个体步入下一个阶段。一个孩子本身这个阶段就是天真烂漫的,顽皮等,如果发展明显早于这个阶段,未必是好事。
四、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老年后悔)
老人染发,把头发全染白。
衰退也是心理发展的一部分。
五、心理发展进程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统一(记忆不如前)
我们人为地把心理发展分为了几个阶段,实际上人是连续生存的。阶段性和连续性是统一的,不可能说这个人今天是少儿期,明天是青春期。
发展心理学简史——
心理是没有办法让视觉觉知的。研究对象一定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心理是主观还是客观?人的心理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又不依赖于人的视力去觉察。
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
(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思想基础
了解儿童
尊重儿童
强调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
(二)儿童心理学诞生的研究基础
达尔文:《婴儿传记》
1882年德国普莱尔发表著作《儿童心理》,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标志: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
横断研究与纵向研究(儿童学习能力)
相关研究与因果研究(婴儿哭了该抱?)
两个变量相关,但并不是一个变量引起另外一个量变。
个案研究与组群研究(skinner研究女儿)
血缘关系研究与跨文化研究(同卵双生,面子与孝道)
单因素论论点
遗传决定论
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显现过程
环境的作用只能促进与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
环境决定论
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只突出环境与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讨论:人的发展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看高中和大学中,有些人边玩边学,成绩一览众山小;而有人勤奋好学,成绩毫无起色。勤真的能补拙吗?
在你的经历中,有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请问:学习能力上,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哪个更重要?
相互作用论论点及代表人物
论点
1.在心理发展中,遗传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制约关系;
2.二者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
3.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代表人物: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手机占座)
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
适应的本质是达到主体与环境的平衡(骗子)
心理起源与动作(婴儿爬行与父亲)
心理发展是主体自我选择、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家庭不和,孩子受累)
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构建说
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过程
不同发展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反应的组织方式是不同的
与认知结构相关的四个概念:
图式: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
同化: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图式中
顺应:主题按照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
平衡:主体主动趋向于与环境的平衡
3.皮亚杰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四大因素:
成熟——心理发展的生理基础
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平衡——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认知结构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
4.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一、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0-2岁)
获得经验方式:感知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主要途径: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
获得客体永久性(9--12月)
思维水平:感知动作思维
5.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
一、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
没有判断能力,直接接受行为结果。
二、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
道德实在论,依据他人的价值标准和行为的物质后果,不考虑行为者的行为动机
三、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
道德相对论,依据自己的价值标准
前运算阶段典型特征(2————7岁)
能够运用语言和符号表示他们的经历,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思维水平:表象思维
具体表现:
泛灵论:事物都有生命
自我中心:别人与自己都一样
思维不可逆:知道A>B,不知道B<A
未掌握守恒:事物的形态改变,其本质也随之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