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平生涉世似虚舟,不著胸中一点愁。已用浮云看富贵,肯缘华屋叹山丘?戴溪寒酿千峰雪,严濑声酣七里秋。好景人间随处有,未埋白骨且闲游。——陆游《平生》
不是一场旅游的行程,带着一颗行万里路的心。这样的返程已经是第二遍,丝毫没有厌倦感。永远保持着惊喜,保持着热情。路途再远,终点是不变的。旅途再累,车上船上的小房间里睡得却也踏实
将近晚上九点,墨绿的列车开始微摇晃微晃地出发了,坐在过道的小座椅上,拨开窗帘,一点点模糊的风景模糊弟与黑暗一起略过。一面玻璃,隔着两个奔忙的世界,里边给了我很强的安全感。不再匆匆,不再焦急,把自己交给了列车,反正一觉醒来或者两觉醒来或者多次寤寐之后,总会到达终点。风吹不到雨淋不到。
颠簸颠簸,躺着火车卧铺上感受着列车在轨道上的行驶。一个小小隔间,四个铺位;一个小车厢,好多隔间;一辆列车,连接了好多车厢。好在人与人之间还有交流,车厢与车厢间还有通道。每次能接触几个人,萍水相逢都是过客。车里暂留者来自各地的乘客,从上车也得熙熙攘攘好一会。有的人能拉个家常里短,有的人也就安静地在铺上睡觉。人与人不能部设防线,也不能不留温情。距离近了,旅途也就不漫长。
当车厢里的灯关闭,也就关闭了那些看多了五颜六色的眼睛,是剩下一丝单调的黑色,还好,其它的感官还能用。可以听到列车体的震动,可以感受到时而起伏,时而跌宕的列车。每一个站点的播报都会微微地产生一点成就感——又完成一个目标。窗外的乌黑夹杂着点点灯光,床内的宁静,心里的安全感,自然而然把一切抛诸脑后。也就毫无紧张感就放松了。过了两三个站,听着同一个屋子的两个小孩对话,有玩笑,有欢声,有童言,最后听到小女孩一本正经地给小男孩传授学习经验——把学习当成一种兴趣,你就快乐了。想着想着这句话,就入睡了。
跟上次相比,没有出现列车每停一个站点就醒来一次的情况,习惯了这种停停行行的节奏,凌晨两点醒来一次,列车到了什么地方也没在意,又躺下睡了,再醒来已经到了大连境内。
路上的行程已经结束,车还未停,过道基本站满带着行李的人,有的人继续赶路有的人为了来这海滨城市游玩。各走各的,各自带着自己认识的,车一停,都散了,涌入人群,人与人又没了交际。
中间的行程略过,一切平常 。到达了港口,站在巨大的轮船底下仰视客轮,即将登船。
习习海风,吹着清醒,湿润也带点夏天的温度,登船远视,城市在水汽中,大海也在水汽中。云雾里的城市高楼像海市蜃楼,云雾里的大海仿佛藏着仙岛(其实有没有每个人心里都知道,但是神秘感来着自己骗自己的神话,来自烟涛微茫的意境)。
每次都会对这场漫长的海上之旅充满期待。飞机划过天空,留下俯瞰的瞬间;列车飞驰轨道,模糊了路上的风景;轮船海上扬帆,单调的海天却能激起无比的诗意豪情。
与列车不同,轮船的房间里彼此间几乎没有对话,基本都是倒头就睡睡到船靠岸,或者吃会玩会再睡会。我不喜欢长时间待在八人间的屋子,虽说也宁静,但是这种关上门就是封闭环境连窗户都没有的屋子,给我一种醉生梦死不知世上几度春秋的错觉。唯独能触发感觉的就是感受船体的微晃,要是风大,船就晃得厉害,那感觉特别明显,细细品味一会就晕船了,所以这也是很多人上船就睡觉的原因。一般来说还算风平浪静,船也相当平稳。
屋里待久了,也会晕,也会因为桎梏感而枯燥,就摸索着找到甲板的入口。登上露天的甲板,去吹吹风,呼吸没有汽油味的空气。
刚踏上甲板,一股强烈的阳光照耀,海风吹一会整个人都湿润了,黏乎乎的。风吹的急,闻不到海的腥味。如登高山,风急云淡,刺激了那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情怀。轮船驶过,后边划出一条宽宽的带着白泡沫的“道路”,一会又恢复平静。看不到灯红酒绿,听不到鼓瑟齐鸣,一片汪洋,海天相接,有时会滋生出游子归乡的激动,有时会产生一叶扁舟任沉浮的落寞,从没有发出“渺沧海之一粟”的感慨。反而,风越急,船越快,越能感到高大感,类似于“气岸遥凌豪士前”的气魄或者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雄心。
最后,最能触发感慨,最能带动灵感,最能激起诗情的,归功于海鸥。我要记录的最后一个事物,此时的我吹完海风逗完海鸥,东床高卧,提笔写写海鸥文化。
或形单影只,或成群结队,振翅滑翔的是大海的守护者,轮船的追随者。真的会有一只海鸥跟着轮船一大段距离,他们不知疲惫吗?我是不清楚。乘客向天空投食,它们便会来一个俯冲啄食很微小的食物,除非乘客瞎抛,否则它们能很完美都接住食物。能得到吃的——也许这就是海鸥跟随轮船长时间飞翔的目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有目的性的。
“沙鸥相对不惊飞 ”,这是耳熟能详的诗句。海鸥、沙鸥,是古代毫无心机的体现。如果一个人毫无心机毫无算计,沙鸥面对他也不会害怕。在古文化中,海鸥或是沙鸥被赋予了读心术的能力,多少文人墨客借物抒怀,表达自己毫无争名逐利之心,仅有寄情山水之志。今天看来,这是海鸥天性使然,它们就是不害怕人,无所畏惧,翱翔大海。
但是当一种陌生的事物对人类毫无陌生感,那么人类往往会诞生一直亲近感,很大游客去向天空投食或者拍照。能有如此轻灵的生物为一段漫长的行程增添生机。天与海都是死的,海鸥一翱翔,然后都活了。
李颀《寄万齐融》中写到“名高不择仕,委世随虚舟。小邑常叹屈,故乡行可游。青枫半村户,香稻盈田畴。为政日清净,何人同海鸥。”诗人有案牍劳形的疲惫,也有羡鸥之情,为何羡鸥?海鸥自由、无束、拥有无垠的大海和蓝天。诗人羡慕,何人不羡慕?每个人皆委世随虚舟罢了。
写完一种羡鸥情,原先想写写鸥的沉浮,看古诗时有找到一个不算很出名的词,陆游的,所谓的不是很出名,是因为词的出处很单一也没有长篇大论去注释。而恰恰,那种“委世随虚舟”的情怀被陆放翁看透了。于是赶紧补做本文的序,也可做文章的主旨吧,句句深意,与这一路的文思也是相近。
原先感悟的一首诗,“惟有海鸥忘物我,何思何虑任沉浮”。再体会便有些消极,无忧无虑忘我心态也读出一点没心没肺的感觉。正是“不著胸中一点愁”的心境让我找到了鸥本心,喜欢鸥,原来不是喜欢它的“忘物我”,而是自由自在的与海天共舞,仰达青天,俯揽碧海。
一段漫长的行程,也到达了终点,时间的流逝被空间的移动所掩盖。朦朦胧胧,一股城市的热风吹过,与陆地上的无异。此时已经看到了海岸看到了高楼大厦,也看到了海岛,看到了码头。所思所想抛诸脑后,什么悲欢也一并忽略。唯有的想法就是“下船”,温度用炙热来形容,虽然是下午的海滨城市,温度依然不减。匆匆忙忙,踏进了熙熙攘攘的都市。
此程上千里,跨越数座城,所有的情感与所想于路上记录,然后用几日闲时带一点闲情连接成文。不著心中一点愁,记2017年7月一次海陆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