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过父亲画国画,一直很喜欢,可是自己未曾画过。一晃二十多年就过去了,数年前读一本唐诗集,看到上面的配画,突然手痒,临摹了几幅,后来就丢下了。
最近又想起了画画这件事,想学水彩,又觉得难以上手,故寻了本国画书,准备从头开始画起。
“志患不立,尤患不坚。”从小父亲就如此告诫我,但我从来没有坚持做过什么事,这次一定要坚持下来。
我在某微信群里遇到一位前辈,相聊了几句,把我以前的画给他看,请求指导。
前辈给我的意见如下:
线条用笔问题。
①线短,不能贯气
②顿挫换笔,是表达阴阳转折的,多了,就没有阴阳虚实了。
临画亦如临字,不能看一笔画一笔。学画的过程其实就是寻找如何表达阴阳的过程。
阴阳是我国传统理论的基础,且不论四柱预测学,随便拿本中医理论书籍,阴阳之说也一直贯穿其中。至于画画的阴阳,我想应该是向阳和背阴的区别。
前辈推介我到网上寻找画家吴蓬的芥子园画谱的视频,观摩学习。
胆子要大,不要怕画错。敢下手画长线,长变型线,以你的基础,很快就会入门的。
中国画的线不简单,代表着气息流转、神态心律。
可用画坏了的纸专门练习。
问及纸张:
我对纸没有很大的讲究,能分生、熟、半生半熟就行。
可用手工毛边纸、或半生熟纸练习。
我又问是否要画长线条,前辈答曰:
画线莫论长短,都如作篆隶,要得法入门。
我将此习作给前辈看,当初预购半生半熟宣纸,但感觉是生宣,纸张太容易洇,无法掌控,画面不洁有此原因。
画复杂了。
中国画之最高境界(状物),是以少胜多
大道至简啊!
看了吴蓬老先生的视频第一集,我若有所悟:
看了第一集,画国画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要是描呀描的,就和铅笔钢笔画差不多了。
前辈还夸我悟性高,不过说时容易做时难,视频中看到吴先生信马由缰,挥洒自如,我画起来别说那潇洒的状态了,磕磕巴巴不成样,画了几棵枯树跑就去问别人的感觉。
儿子表示:都不怎么样。
先生说:第二幅好。
朋友说:第一幅好。
第一幅是看视频之前作,第二幅是看完视频作,第三张是看完经过思考之后作。
第一张照着画的,最忠实原作;第二张稍微放纵一点;第三张接近甩开膀子干,感觉比例有点失调。
先到这儿,回头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