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沟通高手,不是口若悬河者,而是懂得安静聆听的人。
作家莫里斯曾言:“要做一个善于辞令的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会听人家说话。”在当今这个喧嚣的世界,我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却忽略了倾听的力量。
真正高层次的沟通,不是你能说会道,而是懂得倾听。这是一种常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能力,是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与人为善和尊重理解。
倾听:一种被低估的沟通能力
人们常常赞美那些能言善辩者,却忽略了倾听的艺术。事实上,倾听是一种需要培养的主动技能,而不是被动的沉默。它要求我们全神贯注地接收、理解和诠释对方传达的信息,不仅是言语本身,还包括情感、需求和背景。
研究表明,人类讲话的速度远低于思考的速度,这使得我们在倾听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走神的现象。正因如此,真正的专注倾听需要训练和努力,而非自然而然就能做到。
倾听代表尊重:无声的敬意
当我们全神贯注地听别人说话时,传递出的是一种深深的尊重。这种尊重体现在几个方面:
保持目光接触、适时回应,通过一些非语言的信号,表示同意的点头、恰当的面部表情,让对方知道你正在认真倾听。这种专注的态度告诉对方:“你很重要,我重视你说的话。”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其中尊重需求和理解需求是人们高层次的需求。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或快乐或悲伤的事,无论是分享快乐还是倾诉悲伤,都渴望自己被真诚倾听、被真切理解。能够被人倾听,会让我们的心灵在某种程度上得到满足。
倾听助我们理解真实意图
有效倾听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对方的真实目的,而不是我们主观认为的那样。
在谈判中,想要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和意图并不容易。因为双方之间都带着戒备之心。通过倾听,尤其是站在对方立场上的换位思考,能让对方感受到真诚,从而放下戒备,露出真实意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兴趣点,而且在涉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往往会很高兴,有时甚至会兴奋地侃侃而谈。通过倾听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对方的真实需求和目的。
倾听时我们需要学会捕捉他人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洞察他人难以启齿的需求和愿望,把握主要信息,体会他人的思想观念。这种深度理解能避免很多误解和冲突。
倾听提供思考与组织语言的时间
倾听别人说话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时间来思考和组织自己的回应。
由于思考速度比说话速度快得多(思考速度至少是说话速度的3-5倍),在倾听过程中,我们有多余的脑力来分析和思考对方的话语,并构思如何回应。这种暂停和思考的空间让我们能够做出更加理性、周到的回应,而不是冲动地反应。
在沟通中,不要打断对方,注意听他们在说什么,有可能的话记录下他说的要点,而不是假装在听,但其实是在考虑你接下来想要说的话。这种真正的倾听反而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语言。
倾听营造友好谈话氛围
当我们真正倾听他人时,能够创造一种安全、包容的氛围,让谈话更加开放和真诚。这样有利于事情的解决,感情的提升,沟通目的的达成。
人们可以通过书写和倾听的方式,在一个安全、包容的空间中释放情绪。
通过一些简单的技巧,如保持开放的态度、积极反馈、总结和复述,以及通过肢体语言自然流露倾听的意愿,我们能够让对方感到被接纳和理解,从而愿意更加开放地交流。
如何成为更好的倾听者
提升倾听能力需要意识和方法:
1. 保持开放和专注的态度: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对方的观点,避免在倾听过程中产生偏见。同时,保持专注,避免分心。
2. 给予积极反馈:通过点头、眼神接触等非语言表达方式,向对方传达你的关注和理解。适时的点头微笑、应声附和,都能让对方感受到尊重和理解。
3. 抑制争论的念头:不要立即下判断,注意自己的偏见。好的倾听者绝对不会随意抢走话题,好让自己或者自己的问题成为讨论的主题。
4. 总结和复述:在对方表达完后,总结其观点并复述,可以帮助确认理解的准确性。有效重复,了解对方所说的话的实质意义。
5. 提问澄清: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对方深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倾听是一种强大的沟通工具,它远不只是听见别人说什么。作为一种能力,倾听代表着对他人尊重,帮助我们理解对方的真实目的,为我们提供思考和组织语言的时间,并能营造友好的谈话氛围。
“善言者,能赢得听众,善听着,才能赢得朋友。”在这个充满噪音的世界,让我们重新发现倾听的力量,学习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沟通艺术,建立更加真诚、深入的人际关系。
当我们真正学会倾听,我们不仅更好地理解了他人,也更好地理解了自己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