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过了腊八便是年”,今天是腊八,朋友圈都被腊八粥刷屏。我们这不兴过腊八节喝腊八粥,今个回娘家吃年豆腐“过水溜”就算过年前奏啦!所谓“过水溜”就是年豆腐切片入油锅煎嫩,过一遍油快速捞起,趁热调入辣椒酱油香油蒜蓉,来一口,味道好极了!长这么大了,虽然已经出嫁,但时不时还是会想起“过水溜”的美味,想起小时候的年味。
年豆腐是我们客家人过年的一种仪式,就是为过年准备的豆腐。豆腐中的“腐”土话同“富”,寓意客家人辛苦劳动了一年的收获,意味着日子的红火。每年过了腊八便是做年豆腐的时候了,我记得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候,妈妈就会将当年收获的豆子仔细挑拣干净,过好秤后用干净的袋子装好。然后挑好日子去隔壁吴家村的豆腐西施玉珍婶子那里先预定好接豆腐回来的时间,定好了时间后妈妈要提前将早已分拣挑好的豆子和晒干的柴火担去豆腐作坊里。当时隔壁吴家村的豆腐做的是一顶一的棒,每年到了过年的时候还得排队。有时候红火时,玉珍婶子一天得接好几户人家的豆腐呢!
那时爸爸远在北京务工,一年难得回来几趟,家里的大小事宜都是由妈妈操持。贤惠的妈妈总是将一切事物安排地井井有条,爸爸根本不用操心什么,只要回家里安心享受过年的感觉就可以了,所以一般家里做年豆腐的时候都只有我,妈妈和哥哥在家里。
到了接豆腐回来的那一天,妈妈会很早起床,然后耐心地叫我和哥哥起来,还笑意盈盈地让我们一人带一个大杯子。妈妈说接豆腐是大事,千万不能生气,不然不“富”了,哥哥个头高,会主动帮妈妈提桶。我们到达的时候,豆腐作坊里已经升起了氤氲的水汽,天还蒙蒙亮,玉珍婶子已经在做豆腐了。不多会婶子便招呼我们拿带来的杯子去装豆浆喝,还让我们去拿她放在三角斗柜里的白砂糖放进去,那滋味,甜到了心里,纯色淳香!
喝了豆浆后我和哥哥去屋外玩,看婶子家院子里的花花草草和池塘里的小鱼儿。肚子正是饿得咕咕叫时,妈妈来叫我们去厨房里吃豆腐花了,嫩滑的豆腐加上甜甜的砂糖就是我们的早餐。吃完豆腐花再过两三个小时我们家的几架豆腐就差不多好了,妈妈将担来的桶仔细洗净,放上透凉的井水,然后把一砖一砖的年豆腐小心翼翼放入其中,年豆腐不似平时的豆腐,都是有半个砖头那么大的呢!妈妈出门前将早已准备好的红包递给婶子,然后就带着我们兄妹回家去了。
回到家中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忙,生好柴火锅里开始烧热油,年豆腐放木筛架上滤干水,准备“过水溜”调料。切成小块的年豆腐放入锅中,白花花的一片像浪花一朵朵绽放在锅里,煞是好看!妈妈熟练地把它们用漏勺舀出,放入调料碗里,先祭灶头婆婆,再端到外头祭过祖先,然后家里才能开始吃。妈妈炸好一部分“过水溜”后会吩咐我和哥哥端给家里的叔伯婶娘们,一起趁热尝尝。忙完后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围到厨房的桌板上,一片嫩滑的“过水溜”放入口中,豆腐的鲜味和调料碗的香辣一齐涌入口中,让人欲罢不能,一片一片,没多久肚子就圆鼓鼓的了。
家里的婶娘们收到端去的“过水溜”后都会赶过来帮忙,替换一下忙碌的妈妈,中午一般是不做饭的,家里人就吃“过水溜”当午饭,一直等到大家吃饱就开始油炸干豆腐。油炸干豆腐不像“过水溜”一样嫩嫩的,它们是被完全炸干放入瓦缸里,加上粗盐,可以一直从年前吃到年后开春,是客家人的一道常菜,可以用来炒菜,蒸肉,煮汤,也可以挖开一边塞满香葱肉末来做酿豆腐,炸完油豆腐再来一锅喷香的扣肉,那滋味,别提有多美了……
最后一种用家里的米筛铺上干净的稻草,把年豆腐切成3cm左右的小方块在阴凉处晾一下,等它们长出了部分的菌群就可以收回来。准备好一个大盆拌入辣椒,香粉等调料,密封放入玻璃罐中,等过了这个年家里的饭桌上才能出现这碗“豆腐乳”,平时夹出几块来,可以让我们一整年吃饭都津津有味。
对客家人来说,有年豆腐才叫过年呢!开始炸年豆腐时,家里开始准备年货红火过大年,从“腐”到“富”,预示着客家人对新年新的期盼!如今生活大变样,少了许多的仪式感,豆腐西施进城带孙子去了,没事就爱跳个广场舞。我们这里如今订豆腐的也少了,因为要去别的乡下订比较远,不过现在大家会合起来一起去乡下订好让做豆腐的人一起送来,也不用种豆,上山拾柴火了。看来生活真的像年豆腐预示的一样越来越富了,儿时的年味也越来越远,不过咱们客家人对生活的追求一样没变,逢年过节一样会去超市买年豆腐,因为有年豆腐才叫过年呢!
#羽西X简书 红蕴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