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一个朋友的真实故事。因为是很多年的老同学和好朋友,所以一直以来我并没有觉得她有多牛逼。37岁,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大牌外资企业委曲求全。最近几年赶着全民创业的浪潮,靠着自己勤勤恳恳+见风使舵熬出来的大公司中层简历,浪迹在各种不怎么靠谱的国内国外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里面。家里有个刚上小学的孩子,丈夫原来应该是个搞技术的,现在据说算是基金公司的高管了。只不过在如今这VC、PE,投行、创业者满街爬的大时代里,他们家那经济条件感觉也就是个普通的“不错”吧。孩子读了国际幼儿园,升小学的时候想想那些什么一流私校的学费毕竟还是有点心疼。于是搬回了外环外面还是读了对口的公立。我们这些310103的小孩,心里总是有点浪漫法租界的小资情节。但她距离成功以后搬回市中心住大房子,这个念叨了20多年的梦想,始终差了一口气。
其实她也和大多数中产一样,既对自己的成就和收入有点小骄傲,又对未来充满了焦虑与不安。按她自己的话说,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要不是想要点自由的时间,再加上已经一头撞上了大企业的玻璃天花板,也不会就这么轻易跳到梦比节操多、股权期权用来抵加班费的创业生态中去的。
但是我和她最近几次聊天,再把她这几年做的那些事情串一起看的话。却发现,她这么些年来自己努力所赢得的经济基础,以及在这基础之上因为焦虑所做的那些安排与布局。早已经能够抵御绝大多数未知的风险了。从这一点上来看,不管是运气还是眼光的关系,至少从人生布局的成果来说,已经是相当成功,足以让我觉得佩服的了。
首先是好几年前,澳元汇率快跌到最低的时候,她在悉尼贷款买了套房,那时候的总价折合人民币大概也就200万出头,交房后出租的收入也基本能覆盖按揭。且不说后来澳洲房价的一路上涨。我们这些普通居民刚明白自己唯一向银行借钱来使自己变有钱的途径就是买房时,她已经从国外的银行借到了更低的利率。当然,按她自己的说法是,国内空气污染太厉害,为了以后能躲到一个面朝大海空气清新的地方去,才在澳洲买的房。
个人能力,就是因为她英语不错,其实也就是能听能说吧,虽然能听懂日韩、印度的英语,确实也挺厉害的。但如果要翻译一些文学作品,或者用英语优雅地写作,她是办不到的。于是她慢慢从一个科技企业里面和科技完全搭不上边的工种,走向了管理岗位。因为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能在多方的国际电话会议中听懂日本、韩国和印度领导的话。不仅帮了这边领导的忙,海外的各国领导们也会觉得能把话说顺溜不需要反复叨叨那是一件多么值得欣慰的事情。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和那些外国人们结成了其实不那么深厚,但是有事会互相帮忙的友谊。而且,会开多了,外国人那些忽悠听多了,自己走到社会上张口闭口也都是些特别前沿的、科技的概念和术语了。比贾跃亭少些煽动力,不过绝对给人一种走在时代前端的感觉。
事业和人际关系上,她的那些虽然人隔人,但能够提供帮助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已经遍布东南亚、日韩、澳洲、北美甚至中东地区了。后来她就给自己搞了一个外国的工作签证,能够方便地以国际商务往来的名义来往于世界各地了。虽然大多数时候,还是只舍得坐经济舱。但是她居住在国外的成本,比大多数搞投资移民的人来得少了很多。好像有时候,她这种身份的还能享受到外国政府的很多医疗教育在内的福利。而她的工作经历虽然远远不够资格出现在业界新闻里面,但是靠着前老板或者前同事的介绍,在那些泛滥的、想在中国市场发大财的创业公司中还是游刃有余的。奇怪的是,创业公司很看重大公司和创业公司都有的工作经历的人员。至于前面一家公司是不是成功了,反而不那么关注。所以她可以轻松地看着一家倒闭,再看另一家倒闭,然后再去下一家。和新同事见面的时候,忽悠他们说自己已经见过了很多种死法,所以自己能够避免他们死在同一个地方等等。
另外,她工作中交际到的那些什么投资人、有钱人、创业者,确实能够给她各种各样的启示。虽然不是什么有钱人,但还是能以几万、十几万的规模分散投资到各个领域当中去。比如,qq的、阿里的、陌陌的股票,甚至在2年多前买了几万块钱的比特币。当然,也有很多亏的,比如石油、新能源的、乐视的,甚至有一些血本无归的股权投资。综合在一起还是不错的投资业绩,所以亏掉的那些虽然心疼,但不至于痛心疾首夜不能寐。而有些比她有钱多的,告诉她消息的投资人,倒有好几个重仓在错误的选择上了。
家里面,老公也不拖累她的全球化脚步。虽然英语没她那么好,但毕竟也是学技术的。包装一下,能算上各国都需要的人才。据说,正准备搞一个北美的技术移民什么的,如果成功了,那么他们一家在这个世界上就能再多一个新的据点的。再看看其他一些同学的家庭,有的某一方也已经是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或者绿卡。回国做一些借助国运的、或者和上层领导裙带关系事业的。他们如果不是另一方完全没能力在另一个国家独立生存,就是他们自己回到国外去,也很难找到在国内那么高大上自我感觉良好的发展机会了。
介绍完她的情况,再来看看那些中产们普遍焦虑的事情。
比如说,中国房价崩盘、经济崩溃怎么办。有些人手上已经捏着一套或者几套房。没还完贷款的担心自己以后和日本泡沫经济刺破后一样悲惨。房子卖掉的价钱还不够剩下的贷款额度。那些已经换完贷款的,也很担心以后自己资产严重缩水。还有一些关心国家走向,或者国际形势是否会遏制中国,自己不见得就弄懂了自由民主的概念。但还是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西方教育的。虽然我老和他们说,去了国外没准很小的时候就吸烟、混街头什么的,你都还不能打孩子。不然你进监狱不算,孩子还可能被送到陌生人家里。还有一些担心国内食品安全、空气质量的,也总觉得似乎到了国外一切都清新自然了。当然还有一些焦虑医疗和养老问题的。不过如果真的到了国外,医疗保险费用那么高,自己慢慢也就不再要求看病都管好,和长生不老了。
看看这些焦虑的内容,再看看我那姐们。虽然不可避免地她以后不管在哪个国家,总是会有需要焦虑的事情。比如学区房的价格、比如孩子接受什么教育,看病难看病贵等等。但是大多数可能的风险,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给覆盖掉了。以前,老有人说日本经济奔溃后,国家怎么怎么惨,中产怎么怎么惨。但其实,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已经在人生最高峰的时候完成了自己的国际化,足以抵御任何来自单方面的风险了。
更重要的是,她并不是在特别有钱的条件下做到了这一点,即使以后出国生活,应该也还会是中产。与此同时,她的身边还有很多收入、资产比她更多的人。当风险来临时,就算不是完全束手无策,也是会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才能度过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