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由太阳升起作为一天开始的地球上,早起的好处,已经不需要多说了吧。
颜如晶在奇葩说里说,人们喜欢熬夜只是喜欢熬夜在做的事情,而把熬夜换成早起,不仅做了事情,还有益身心。这个论点掀翻了我对熬夜最后的一点理论基础……
于是我就开始尝试早起了,一个礼拜结束之后,我发现居然我非常开心,一天的最开始,我是在掌控自己生活的早起中开始的,在清晨,我写了好几篇专栏的初稿,比如这一篇。
当然以我对我自己的清楚认知,我知道指不定哪天我就又会接着熬夜,匆忙起床,匆忙出门。一大早就忙乱,真的会给自己一个糟糕的第一印象。于是,我翻了一些书,希望真的了解早起这件小事。
1. 早起前,更加重要的事情
在很多关于睡眠的书中都提到,熬夜、通宵、赖床对身体并不是一件好事。除了身体上的,对于大部分没能早起的人来说,不仅仅是坏习惯,还是一种对人生的浪费。
古川先生在《為什麼我們總是起不了床?》一书中说,他在12年前过着被时间追赶的生活,习惯性的熬夜加上没有主动权的心态让他陷入了谷底,过着社畜人生。
自从他开始比以往早起30分钟的生活计划之后,作者找回的不只是良好的生活习惯,更是拿回人生主控权,让他的事业重新开始。早起对他的改变是从作息开始的,随着早起,他的作息逐渐稳定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从而能够以愉快的心情,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步调。
虽然早起本身不是什么时间管理工具,却能够随着引领自己朝向更好的方向,提升自己的工作品质和健康。
要做到早起,首先是要发现自己的症结所在。许多同学因为熬夜太晚,影响了自己的睡眠质量,睡的不好,当然就想接着睡了。“熬夜——起不来”也就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学会好好睡觉,有两个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是,在睡前时光远离手机的蓝光辐射,这会扰乱自己的睡眠,建议去买一个蒸汽眼罩,又舒服又杜绝了自己刷手机。第二是,要找到自己适合的睡眠时长,在《睡眠革命》中,作者建议,固定自己起床的时间,不断尝试自己几点入睡,起床时感觉比较良好,大多数人需要睡到7个小时。真的要强调一句!
好好睡觉,是早起的先决条件,关注你的入睡时间比早起时间更重要。
举个例子,小明决定以后每天五点半去球场练球,去见采石矶五点的太阳,然后他定了十几个闹钟,但是自己熬夜玩游戏到了两点才睡觉,他还能去五点半起床的可能性就会非常低了…
2.早起,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
好了,发现自己问题之后,就是改正习惯总是需要自己付出努力的。《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说因为坏习惯有着思维惯性,必须要找到一件事情去打破已有的思维惯性。这就是早起最为困难的地方,你必须选择一个触发机制,让你去真的做这件事,远离舒适区。
你可以起床的时候在脑海中默念,谁TM都别想拦着我起床!(高冷冷提出的方法)
你可以买一个定时的水缸,把手机放在里面,一旦早上赖床,就自动毁机。
你可以加入一个早起小组,付出契约金,让大家来一起监督自己早起。(本文评论有)
早起这件事情是需要付出毅力的,你当然做不到一蹴而成,也不需要把每天都固定的太死,非要五点起床,更不要想着把所有不良生活习惯都让早起一次性解决。
有了这个触发机制,还要考虑到各种突发情况,比如前一天失眠,可以先起来喝杯水,如果实在是睡眠不足,还可以接着会去补足睡觉的时间。养成一个习惯,会经过:前三周的反弹期,三周的不安定期,三周的安定期,三周的倦怠期,这些,都必须事先心理有所准备。鉴于此,为了真的能够实现早起,似乎一个早起小组是必不可少的了。
3.早起,做自己
在《晨间日记的奇迹》这本书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请大家回想一下,从小到大,你不用闹钟也能在规定时间早起的经验。小学春游的那一天、第一次约会的那一天……你会在那一天的早上,想着“我还想再睡一个小时”吗?你一定会在闹钟响之前醒来,然后把闹钟取消了。也就是说,只要对未来充满期待,就可以早起。
相反,如果心里对未来没有一点期待,就会想赖床不起。也就是,早起之后,一定要做一些你想做的事情,比如,安静的冥想、听一首歌、写日记、写今天的计划、静静地读一页书、动起来活动身体、准备早餐、看想看的动漫……我从不相信早起能改变人的一生。
但是早起却是一个有趣的开始。从早起就好像一个成长计划,让你渐渐获得人生的主导权。坚持早起,渐渐的你就会形成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够按照理想的作息生活,获得一种自信和积极的心理暗示。——“今天,也是见过凌晨六点钟太阳日出的人呢!”
针对早起的这些实操方法,我建了一个可能是最科学的早期小组。报名方式:关注公众号 一起漫游 zyinzhuo回复 早起 即可加入 从明天开始 一起来早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