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前几天的文章中,我分享了这样一个思考:
就是有的人给别人提意见,别人就会“生气”;有的人给别人提意见,别人能够“接受”。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呢?
因为前者总是在说:“别人这个要比你强”,“你做事太不用心了”,“你怎么老是犯错”...
这类泛泛而谈、对人不对事的情绪表达,只会招致当事人的反驳:“你倒说说,别人具体比我强在什么地方?”,“我哪件事不用心了,到底错在哪里了?”...
而后者提出意见时,一定具体对应着某件事情:通过具体场景,就事论事,别人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意图。
虽然人都会犯错,但能把程度上的差异和犯错的现象,结合着某个场景说清楚,就有可能会让对方接纳它。
02
—
以上的思考也让我联想到了“清晰具体的目标消除不确定性“的这样一种逻辑。
比如,我在工作中会接到一些困难的任务,这时候,我需要静下心来,进行思考。
先拿出纸和笔,尽可能地将所有的可能实现条件都列出来,并将那个目前认为最可能实现的选项假设为目标。
依据这个目标,再把所要做的具体事情描述出来,越具体越好,越详细越好,
碰到有不清楚的地方,去实地调研一下,总之,就是要把头脑中的想法和念头都倒出来,
摆在台面上,整理清楚,让脑子变得清晰,让想法变得确定。
一旦把一个复杂的、模糊的事情,真正想清楚了,就有了实际的着手点,行动也就不会那么艰难。
所以,我觉得制定目标也至少应该遵循“清晰具体”的原则:
第一、目标应该是具体的,以便转换成任务或行动。
第二、目标应该是要求明确的,以便有效实施;
第三,目标应该是可衡量的,以便评估进展
03
—
其实,我的写作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我同样需要静下心来,进行清晰具体的思考。
我会先试着把我脑子里的一些困惑给列出来,比如:开始写作前要搞清楚哪些问题?哪个具体问题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
然后我试着用结构化的思考来表达我的想法:
写作首先写什么 -- 这是目标;然后是怎么写 -- 这是方法论;但一定还有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写 。
搞清楚为什么写最重要,这是写作的目的与意义的问题,属于“道”的层面,或者说,做正确的事要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如果我没把为什么写作这件事的目的与意义搞清楚,那写什么与怎么写都是徒劳...
以上就是我深入思考的写作过程。
而且我也意识到,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其实以前自己就根本没能从底层逻辑上彻底搞清楚过这些问题。
把问题用写作的方式定义清楚、把答案用写作的方式描述具体,自己对某件事情的理解和记忆就会深刻,也会让我真正体会到深刻理解知识的感觉。
04
—
最后,总结一下:
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跟人打交道,我一定会碰到很多难题和困惑。
假如这些问题,只是若隐若现地“浮现”在我脑袋里,模糊不清。
既没有目标,也没有结构,更没有解决方案,那我做事的成功率也高不到哪去。结果最大可能就是:做事,做着做着就半途而废了;跟人打交道,没搞清楚状况,就把人得罪光了。所以,真正的行动力只有在清晰力的支撑下才能得到保证,一旦把一个复杂的、模糊的事情,真正思考清楚了,做事才有了清晰具体的着手点,行动可能也就不会那么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