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今天作业不认真,而且还强词夺理,和他妈妈顶嘴。原本想收拾他一顿的,还是忍了。
等他做完作业,我说:咱爷俩谈谈吧,你拿个板凳坐在对面。他顺从的坐下了,基本是常规对话,我摆事实,讲道理,他点头称是。
突然,我意识到这样不好,于是就抓紧变化方式。
我问他:爸爸和你聊天,你想待在哪里呢?是待在对面?坐到我旁边?还是其他地方?
儿子:都一样。
我又问:你选一个的话,会选哪种呢?
儿子:坐在你旁边。
我说:那你就过来吧!来,坐在老爹身边。
儿子顺从的做到我身边,我轻轻的拍着他的后背,说:爸爸很喜欢你和我坐在一起!你现在有什么感觉吗?我问他。
儿子说:没有。
我问:你感觉和坐在板凳上一样吗?
儿子:不一样。
我:怎么不一样了?
儿子:坐在板凳上感觉是在挨熊,坐在这里像聊天!
我再次轻抚儿子的后背,问他:感觉被谁熊啊?
儿子:你呀!
我这时看到了孩子的表情有些变化,有点要流泪的感觉,我的心里也猛然一酸,突然意识到孩子是多么需要我和他亲近啊!
之后的交流很顺畅……
以上文字来自于一位父亲和儿子之间的沟通内容,征得本人同意,分享给大家。
我们的生活就是由以上的这些小事构成的,亲子关系也是从父母对孩子一点一滴的情感贯注中建立起来的。为文中的这位父亲对自己固有的行为模式能够及时觉察,而后又能调整并且体现在行动当中点赞。